《宋大事记讲义》·2
李清臣言三岁取士入京秩者一人而资 入京秩者数百人。
古者将用人之才必先养人之心后世虽用人之才亦徒富贵其人之身而已古者有教国子之法故凡嫡子皆可以继世为卿而诸子之官又集其庶子而教之所以凡列皇朝左右者无一而非可用之人也后世徒以一夫官爵之所至茍应法令则不限贤愚并皆禄仕未离髫龁已纡青紫以为恩则滥以为法则弊此范仲淹所以抑侥幸至道间所以欲世禄之家自成均而出也。
严赃吏 戮败将
天圣元年十一月严赃吏法知涟水军邓余庆等四人坐赃决配岭南而后不尽録寻诏犯人之赃母入亲民。
天圣二年李应机知袁州贪墨除授将作上曰外台耳目所系当职不言转运提刑赎铜。
康定元年正月元昊宼边鄜延都监黄徳和引众先遁刘平石元孙被执贼围延门七日徳和既走使人诬奏平叛命御史文彦博鞫之尽得其实斩徳和于河中府。
大舜之仁于诛四凶见之孔子之仁于两都之诛见之盖去不仁乃所以为仁去不善乃所以为善也以汉文之仁欲严盗环犯跸之罪重薄昭新垣平之诛以我仁祖之仁而赃吏者诛败将者杀盖不如是则是以不禁奸邪为寛大以纵释有罪为不苛是特姑息而非仁也彼王安石毁汉文以轻仁祖岂真知贤主之用心哉。
汰冗吏
嘉佑二年二月汰三司吏上患吏员猥多命中丞杜衍与三司使副择其能否而升降之有欲中衍者扬言于外曰衍请尽黜诸吏于是相率仅千人诣夷简又诣王曾又诣衍宅投瓦砖肆丑言于是窜十余人衍罢中丞。
太祖尝汰吏四百人真宗又汰诸路吏万有余人何其易而景佑欲汰三司吏反失国体何邪论者皆以为势之弱至此不知当时韩魏公尝汰兵数万人不闻有为乱兵且可汰况于吏乎是小人之欲害君子先唱尽黜诸吏之先声以中衍也。
汰冗兵
庆厯六年二月汰陜西边兵遣户部陜西副使夏安期如陜西市马及议省边费安期奏省吏汰边兵之不任使五万人。
皇佑元年十二月汰诸路兵时天下患兵冗于是文彦博与枢宻院龎籍同议省兵议者纷然彦博籍奏曰公私困竭正坐冗兵果有患二臣请死之。
国家自建隆以来官尚实绩士尚实才兵尚实籍财尚实数而中外之数徃徃皆实故自景徳咸平以来官守格例之虚名士逞浮靡之虚词连营坐食而兵有虚声版籍侵欺而财有虚籍中外之事多出于虚文迨至庆厯诸臣兴滞补弊以回天下之习吏之庸也范公一笔而罢十兵之冗也韩公一汰而去数万任子可减减之奔兢可抑抑之浮靡可去去之议者患兵籍之生变也田况曰去年韩琦汰兵岂闻有为乱者至此将帅又以减兵致怨文潞公与龎荘敏曰果有变二臣请死之诸君子任怨而不恤者盖以革虚文之弊也。
募土兵
康定元年正月募陜西强壮兵止令防 城守不刺手面除阅习外毋得他役。
六月增募河陜京东西弓手强壮。
王拱辰言契丹不畏官军而畏土兵元昊不畏东军而畏土军盖两河陜西之风土习勇悍长战斗茍上之人优其田畴安其室庐使力耕死战世为边用则可以减屯戍省馈遗为不易之兵制也强壮之兵始者不过鸠集乡闾后至抽赴京师又后刺为正军矣得役之兵始者无异编民后至刺手黔面又后运粮戍边矣至三路弓手之兵刺充宣毅或刺充保 皆永为禁军矣自处正籍终身失业自处连营仰给县官此张方平所以歴言于庆厯之时也。论陜西土兵可用茍刺为正军则民失业。
漕运额
天圣四年闰五月定江淮岁漕额六百万石景徳中岁漕额不过四百五十万石后增至六百五十万先是发运司请于六路计民税可更得三百万石上不许曰常赋外增量籴是重扰吾民也。
汉初运闗东漕以给中都官不过数十万石自武帝以后山东漕百余万石河漕益四百万石唐初闗东之漕不过十万及明皇天寳以后每岁二百五十一万石何其省于初而广于后耶盖汉以用兵而费财唐以养兵而蠧财也昔太祖谋迁西京曰吾欲循周汉故事汰冗兵省东南民力然太祖之兵不过二十万召募之日广供馈之日增盖端拱雍熙以后之事此岁漕所以日增而日广也惟我仁祖为定额故熙宁大臣增茶税之说倍?酤之征而漕运之法则不敢有一毫之增则亦前朝有定额故也。仁祖立漕运额虽王安石不敢妄。
庆厯三年江淮岁漕不给京师乏粮储大臣以为忧范仲淹言许元可独任汴运事擢元为发运判官元至命濒汴州县留三月粮余悉发之引千余艘转而西自后京师足食。
嘉佑元年张方正画漕运十四 上善其 后京师有五年之蓄。
户口数
寳元二年诏三司上户口数上尝御迩英读真宗所撰正说养民篇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 何梅询曰先帝作此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益赋敛无度则版图废衰因诏检阅以闻前汉千二百万后汉千六百万魏九十万晋二百万宋九十万后魏北齐后周三百万隋八百万唐九百万太祖二百五十万真宗八百六十万寳元一千万云。
户口之数有盛必有衰有成必有壊天地消息况于人乎自古养民诚未有过于一千万户唐明皇之世 之矣繁伙既极旋复衰耗是可付之数也然尧舜禹汤太平凡三百余年文武成康亦太平三百余年养之既至教之亦备无夭折扎瘥及兵革之祸父祖子孙数十世为太平之民此又可以数言乎国家户口至寳元亦一千万可谓极矣然庆厯嘉佑之盛踵接于其后何至如明皇始盛而终耗耶。明皇末年天实之变民失其养而户口耗。
差徭役
至和二年四月定差役衙前法罢里正衙前以赀产差排乡户特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知并州韩 言每乡被差疎宻与赀力髙下不均富者休息有余贫者败亡相继请罢里正衙前只差乡户衙前选物力最髙者为之蔡襄亦以产钱多少定役轻重遂更着法下三司颁焉民甚便之。
此革差役之弊也盖差之法莫重难于衙前之一役官物失陷则令人出纲运费用则责之供令罢衙前之役则乐于差之之法使荆公而知此则不行募役之兵矣以乡户衙前选物力最髙者为之使荆公而知此则虽行雇役之法亦不当及于下户矣。韩琦差役便民安石雇役扰民可合累朝参看并冇段讲。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一
宋 吕中 撰
仁宗皇帝
省财费 崇节俭
天圣元年正月议省浮费置计置司从三司使李谘之请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今稻苗未生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天禧以下日甚一日宜与大臣议救之乃命中丞与三司取景徳一岁用度较天禧所费省其不给者诏三路军储出于山泽之利比闻移用不足遂置司领以枢宻参政。
寳元二年六月省乘舆官掖浮费从谏官韩琦之请时贾昌朝言西夏不足虑而民困为可忧计江淮岁运六百余万仅充期月之用三分二在军旅一在冗食愿取景徳景佑之数约以旧制乃命韩琦等议之琦言减省浮费自官掖始乃诏乘舆服御及宫掖所须务从简约。
是年冬起居注宋祁上疏曰今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更役数十万众以事夷狄可谓无谋甚矣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厢军不任战而耗饮食二冗也僧道日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何谓三费一曰道场斋醮无日不有二曰京寺观多设卒置官三曰使相节度不莅藩要日取公用以济私家又闻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陛下若躬行至俭风示四方衣服醪膳无溢旧观请自乘舆始锦绣珠玉不得妄费请自后宫始。
庆厯二年四月议省冗费时西兵不解财用益屈张方平屡乞迁官与三司较国用岁计之数量入以为出又曰救兹交急特在陛下身先率下事事樽节而已上乃诏内侍较近岁禁中用度增损外则命中丞贾昌朝谏官田况张方平与三司议裁省寻减宗室妇郊赐之半于是皇后嫔御各上俸钱以助军费宗室刺史以助公使钱之半。
嘉佑七年司马光言祖宗置内藏以备饥馑兵革非常之费非以供陛下奉养赐予之具也今内藏专以内臣掌之不领于三司出纳之多少积蓄之虚实簿书之是非有司莫得而知也若以奉养赐予尽之一有饥馑兵革臣所廪廪也。
财之所以蠧者一曰冗费二曰浮费官吏有冗员而任子之法未易除兵卫有籍而老弱之籍未易去百官六师有赏而郊赉之赐未易裁此冗费也后宫嫔妃供进御是矣而动以万计给事房闼供洒扫是矣而动累百计宫室非陋而土木之工兴服御非俭而靡丽之文盛此浮费也而水旱之备夷狄之赂不与焉于是数者而节之则有不可胜节者然一朝而行之则拂天下之情激议者之喙天下之事自有先后欲去冗费先去浮费文帝身衣弋绨而邓通赏至巨万明皇初焚锦绣而末年织绣之工供妃院者七百人节用之源无大于此。浮费不可不节。人君抑情窒欲则先身后民之诚孚于天下谁敢不听夫然后财之蠧于贵戚蠧于冗吏冗卒次第节约何所不可此省费之 韩琦请自舆服宫掖始宋祁请自后宫乘舆始而张方平亦请自陛下之身始也然我仁祖天性恭俭必不妄兴一役妄费一物又何待诸臣进节用之说盖我朝之财始蠧于天禧祥符再蠧于寳元庆厯自祷祠之事兴宫室之役起内之帑藏稍已空竭则省浮费之 不得不申明于天圣之年也自元昊叛于西契丹扰于北外之财用不免告匮则节冗费之说不得不条画于庆厯之时也。
天圣元年十一月置益州交子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劵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主之后富资稍寡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权其出入议久不决至是始诏置务官主楮币之行始此。
此楮币之始也然其有钱以行楮有楮以权钱子母均通而无偏重之患故民视钱犹楮视楮犹钱今则为是币而初无是钱以虚驾虚宜乎楮币之不行。
寛盐禁
天圣八年十月除解盐禁行通商法蒲解之民皆作感圣恩斋自是虽贾商流行而岁课入官者耗矣。
庆厯元年九月增江湖路盐酒价于是岁课三十万六千余缗。
庆厯三年六月诏诸路条苶盐利害初议欲弛茶盐之禁范仲淹言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今国用未省既不取之山泽及商贾必取之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商贾。
六月罢河北榷盐三司使张方平见上问曰河北再榷何也上曰始立法非再也方平曰周世宗以盐课均之两税盐铁是也岂非再榷乎遂罢之河朔父老相率为佛老 七日以报上恩且刻诏书父老过其下必稽首焉。
除解盐禁而蒲解之民乃作感圣恩斋罢河北盐而河朔之民为佛老 以报上恩仁矣然河北之盐不可榷而解盐之禁不必除盖河北之盐已均于两税而解盐所以资陜西之军储故解盐一罢则商贾虽通而岁课已耗谋国者又当权其轻重也。有当罢有不当罢。
罢青苖钱
天圣五年十月罢陜西青苖钱先是陜西籴榖岁预给青苖价钱至是罢之自是不复给。
皇佑三年正月特以戍兵多食苦不足陜西转运李参视民阙乏度榖麦之入预贷以官钱榖麦熟则偿谓之青苖钱数年兵食常有余其后青苖法盖取诸此王安石始知明州鄞县尝以是法行。
青苖法非自安石始也但其始也官给以钱而民入以榖则免和籴之扰合常平之法而不至强民以所难至荆公则直取二分之息而责之以劳此所以可行于一邑而不可行于天下也。
常平仓
景佑四年八月诏三司漕臣勿以常平钱粟移用。
康定元年诏以常平钱百万缗助三司给军费自景佑不许移用数年有余积。
庆厯元年九月复义仓干徳初置未久而罢明道复之不果集贤校理王琪上疏引隋唐故事请复置之已而众论以为不便复罢。
嘉佑七年十月赐常平籴本钱诸路凡百万缗。
常平义仓均之为荒政良法也然义仓之置自干徳始亦自干徳而止自庆厯置亦自庆厯而罢何耶盖常平出于官义仓出于民出于官者官自敛之官自出之其弊也虽不足以利民亦不至于病民出于民者民实出之官实敛之其弊也不惟民无所出而官从而病之此祖宗之亟行亟罢非为一时虑也为异日虑也若夫常平之法自景徳祥符而始立固已纤悉曲尽拨上供以充之防扰民也经度隶司农而不属三司防移用也沿边不置虑其妨边籴也经二岁则以新易陈虑其有腐粟也减价而籴仍不得过本钱虑其失陷籴本也加以仁祖之恭俭爱人其所积愈久而愈多矣然孰知嘉佑常平之利民反移而为青苗取民之本与。
税茶法
天圣元年三月行贴射茶法初茶法屡更然不能无弊上诏二府大臣经度乃命李谘更定其法请罢三说法官不给本钱使商人与园户自相交易一切为中估而官收其息必辇苶入官随商人所指而与之给劵为验以防私售故贴射之名始此。
五月行边郡入中刍粮见钱法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等请茶与犀象缗钱虚实三倍至用十四钱易官钱百及谘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二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蠭起。
天圣三年罢贴射茶入中复三说法初李谘贴射茶法行之朞年豪商大贾不能为轻重而论者谓边籴偿以见钱恐京师府藏不继争言其不便 江淮计置司言茶有滞积壊败者请焚弃之朝廷疑变法之弊谘等因条上利害谓计置司请焚弃者特累年败壊不可用者耳然论者不已乃命孙奭夏竦同究利害奭等因言十三场茶积而未售者六百余万斤盖许商人贴射则善茶皆入商人其入官皆粗恶不时故人莫肯售又奸人倚贴射为名强市盗贩而侵官利宜其弊后有建议更茶法者上问三司使 瑊曰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人若官尽其利商人不能行而边民困于馈运矣上然之因诏辅臣曰茶盐民所食强设法以禁之致犯法者众但縁滥费尚广未能弛之安可数更其法。
庆厯八年十二月行四说法加以盐为四说每粮草一百贯在京支见钱三十贯香药十五贯在外支南盐十五贯茶四十贯自是三说四说之法并行于河北。
皇佑二年正月行入中对贴法自庆厯末河北行四说盐居其二而并边刍粟皆虚估数倍劵至京师反为商所抑盐估稍贱商人以钱付受劵取盐不复入钱京师帑藏益乏王尧臣请令入钱于京师乃聴兼给谓之对贴。
景佑三年二月复入中见钱法令商旅入钱于京师者给南方茶入刍粟于边者给京师及诸州钱从前枢宻使李谘等请。
嘉佑四年二月弛茶禁请罢给本钱纵园户贸易而官收其租从议臣之言也。
榷茶之法多矣而其法有二曰官鬻也曰通商也二法俱弊始不得已而均其赋于茶户焉贴射之法始行于淳化至李谘复请之此通商法也三说之法始行于咸平至孙奭复请之皆官鬻法也笔谈旧传茶有三说见钱为一说犀角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此乃三说法予在三司求为三说乃是博籴便籴直便为三说博籴者极边粮草便籴者沿边粮草直便者商人取便于沿边入阙纳见钱于京师请领自虚估之利入于商估而后行贴射之法自边籴偿以见钱府藏不继而后复用三说之法贴射之法虽通商而官受其利三说之法虽官鬻而商受其利二法均弊而后以岁课均之茶户焉夫一岁之赋均赋茶户恣其买卖所以均民力也所以惠商贾也官则无烂朽腐败之弊茶则无草木尘煤之杂其法善矣然向时摘山者受钱于官今使之纳钱于官向时冐法贩茶者被罚今均赋于民不得入刑亦及之向时商贾贸易州县收其税今商贾不行则税额不登国用亦乏夫其法行于嘉佑之四年而其害已见于嘉佑五年刘敞之疏又其后也茶税犹故榷法复生此杨中立所以痛心于崇宁之变法也。茶禁既弛论者以茶户困于输钱商贾利薄贩鬻者少刘敞请收前诏择其利害变而通之。
赈饥民
明道二年六月赈京东江淮饥民陈执中范仲淹分路抚时仲淹为右司谏奏使所至开仓廪赈乏絶禁淫祠奏蠲庐舒折役茶河东丁口盐钱又以为东南一饥公私空竭其病在于用度不节条上八事上嘉纳之。
庆厯七年定州岁大歉知州韩琦发廪活饥民数百万是年河北京东西大水大饥人相食知青州富弼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择公私庐舎十余万区散处其人官吏待阙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聚遇老弱者廪之山林河海之利有可以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书其劳约为奏请使以次受赏于朝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人上闻之迁其秩弼曰救灾守臣职也辞不受弼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
救荒以政不若救荒以人一定州之政足以活数百万之饥民青州之 足以活五十万之饥民先正诸公纯以为公故适遇灾变不啻犹已之饥溺矫诏开仓虽罪不恤出粟贷民家资不计遡其用心其有瘳否乎此固先正爱民之心亦祖宗之世郡县常有余蓄所以易于用力而随见其效也。
恤流民
天圣七年三月给契丹流民田契丹饥流民至境上上曰皆吾赤子也可不赈救之诏给以唐邓州闲田仍令所过州县给食。
人君者天地万物之宗主也茍有一夫之失所且引为己责而况于夷狄乎此仁祖所以一视而同仁也然必如是而后可谓南北一家中国一人之意茍当国耻未刷之时而借是说以自安者此又茍安之规模也。
裕民力
嘉佑元年先是范镇知谏院言侬智髙冦岭南前后遣将遣兵不知其 皆相继奔溃陛下亲遣狄青而卒取胜者蕃落数百骑耳此兵不在众也臣愚以为备契丹不若寛河北河东之民备灵夏莫若寛闗陜之民备云南莫若寛两川湖广之民备天下莫若寛天下之民民力寛则知自爱知自爱虽有外虞人人可用为兵用人人自爱之兵以御外虞何徃而不克。
有有形之险有无形之险有形地利是也无形人心是也人心茍固则忠信可以挞兵甲道徳可以为藩篱众心成城何畏乎夷狄哉不然巨桥之积虽富莫遏乎前徒倒戈之众阿房之役未巳随激乎匹夫揭竿之怨然则欲备契丹莫若寛河北之民欲备灵夏莫若寛闗陜之民范公镇言真知本之论。
城水洛
庆厯三年十月初徳顺军之西南二百里有城曰水洛川平土沃环城杂民种数万帐又有水输银铜之利曹玮在秦州时常经营不能其后静边塞主刘沪宻使人说城主铎斯那令内附 陜都部署郑戬行边言若就筑为城可得蕃兵三五万人共捍西城从之韩琦言臣宣抚陜西开修水洛城颇为未便盖其功以百万计又须三四千兵守之乃诏罢戬改知永兴军而戬又极言城之便命刘沪董士廉督役如故知渭州尹洙亦以为不便乃命盐铁副使鱼周询相其利害卒是戬请。
城水洛之役当以郑戬刘沪之言为是而韩琦尹洙之言为非以韩琦谙练西民知取横山之便而不知城水洛之益便亦犹赵普能与太祖收藩镇兵权而异时复以夏台之地赐保忠也。李继捧赐姓赵名保忠。
忧敌患
庆厯四年八月欧阳修言朝廷有惧虏之色而无忧虏之心夫忧与惧异忧者深思极虑而不敢暂忘惧者临事皇惑而莫知所措今边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机者惧虏之意过深也自国家困于西鄙用兵常虑北戎合谋乘隙而动及见二敌相失而交攻议者皆云中国之福夫幸其相攻为我之福则不幸使解仇而复合岂不为我祸。
弭盗贼
庆厯三年五月沂州卒王伦叛讨平之获于和州斩之。
欧阳修言近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