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 宋 李诫

《营造法式》看详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

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

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

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

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

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

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

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

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

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

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营造法式》看详

  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径一周三,理非精密。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

  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径内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

  方内取圜径,一得一。

  定功《唐六典》:凡役有轻重,功有长短。注云: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为长功;以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为短功。

  看详:─夏至日长有至六十刻者,冬至日短止于四十刻。若一者定功,则枉弃日刻甚多。今谨按《唐六典》修立下条。诸称“功”者,谓中功,以十分为率;长功加一分,短功减一分。诸称“长功”者,谓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谓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谓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以上三项并入“总例”。

  取正《诗》:定之方中;又:揆之以日。注云:定,营室也;方中,昏正四方也。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周礼-天官》:唯王建国,辨正方位。《考工记》:置标以悬视以影,为规识日出之影与日入之影;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郑司农注云:自日出而昼其影端,以至日入既,则为规。测影两端之内规之,规之交,乃审也。度两交之间,中屈之以指标,则正南北。日中之影,最短者也。极星,谓北辰。《管子》:夫绳,扶拨以为正。

  看详:─今来凡有兴造,既以水平定地面,然后立标测影、望星,以正四方,正与经传相合。今按《诗》及《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取正之制─先于基址中央,日向置圜版,径一尺三寸六分;当心立标,高四寸,径一分。画标影之端,记日中最短之影。次施望筒于其上,望日影以正四方。望筒长一尺八寸,方三寸;两掩头开两圜眼,径五分。筒身当中两壁用轴,安于两立颊之内。其立颊自轴至地高三尺,广三寸,厚两寸。望昼以筒指南,令日影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两窍内正见北辰极星;然后各垂绳坠下,记望筒两窍心于地以为南北,则四方正。若地势偏斜,既以影标、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之处,则更以水池影标较之。其立标高八尺,广八寸,厚四寸,上齐;安于池版之上。其池版长一丈三尺,中广一尺,于一尺之内,随标之广,刻线两道;一尺之外,开水道还四周,深广各八分。用水定平,令日影两边不出刻线;以池版所指及立心为南,则四方正。

  定平《周官-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悬。郑司农注云:于四角立植而悬,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庄子》:水静则平中准,大匠取法焉。《管子》:夫准,坏险以为平。《尚书-大传》: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释名》:水,准也;平,准物也。

  看详:─今来凡有兴建,须先以水平望基四角所立之柱,定地平面,然后可以安置柱石,正与经传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定平之制─既正四方,据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标;当心安水平。其水平长二尺四寸,广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桩,长四尺,上面横坐水平。两头各开池,方一寸七分,深一寸三分。身内开槽子,广深各五分,令水通过。于两头池子内,各用水浮子一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头令侧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内。望两头水浮子之首,遥对立标处于标身内画记,即知地之高下。凡定柱础取平,须更用真尺较之。其真尺长一丈八尺,广四寸,厚二寸五分;当心上立标,高四尺。于立标当心,自上至下施墨线一道,垂绳坠下,令绳对墨线心,则其下地面自平。

  墙《周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墙厚三尺,崇三之。郑司农注云:高厚以是为率,足以相胜。《尚书》:既勤垣墉。《春秋左氏传》:有墙以蔽恶。《释名》: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为援卫也。墉,容也,所以隐蔽形容也。壁,辟也,辟御风寒也。

  看详:─今来筑墙制度,皆以高九尺,厚三尺为祖。虽城壁与屋墙、露墙,各有增损,其大概皆以厚三尺,崇三之为法,正与经传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记》等群书修立下条。

  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此之。凡露墙,每墙高一丈,则厚减高之半。其上面之广,比高五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三寸;减亦如之。凡抽纴墙,高厚同上。其上面之广,比高四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二寸五分。以上三项并入“壕寨制度”。

  举折《周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郑司农注云:各分其修以其一为峻。

  看详:─今来举屋制度,以前后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四分;自檐方背上至脊背上,四分中举起一分。虽殿阁与厅堂及廊屋之类,略有增加,大抵皆以四分举一为祖,正与经传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记》修立下条。

  举折之制─先以尺为丈,以尺为寸,以分为寸,以厘为分,以毫为厘,侧画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举之峻慢,折之圜和,然后可见屋内梁柱之高下,卯眼之远近。

  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三分,从檐方背至脊背举起一分,如埇瓦厅堂,即四分中举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埇瓦廊屋及反瓦厅堂,每一尺加五分;或反瓦廊屋之类,每一尺加三分。

  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背上取平,下至檐方背,其第一缝折二尺;又从第一缝背取平,下至檐方背于第二缝折一尺;若椽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檐方背,每缝并减去上缝之半。如取平,皆从砖心抨绳令紧为则。如架道不匀,即约度远近,随宜加减。若八角或四角斗尖亭榭,自檐方背举至角梁底,五分中举一分,至上簇角梁,即二分中举一分。

  簇角梁之法─用三折,先从大角梁背自檐方心,量向上至枨杆卯心,取大角梁背一半,并上折簇梁,斜向枨杆举分尽处;次从上折簇梁尽处,量至檐方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折簇梁当心之下;又次从檐方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当心近下,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以上入“大木作制度”。

  诸作异名令按群书修立“总释”,已具《法式》净条第一、第二卷内,凡四十九篇,总二百八十三条。

  看详:─屋宇等名件,其数实繁。书传所载,各有异同;或一物多名,或方俗语滞,其间亦有讹谬相传,音同字近者,遂转而不改,习以成俗。今谨按群书及其曹所语,参详去取,修立“总释”二卷,今于逐作制度篇目之下,以古今异名载于注内,修立下条。

  墙 其名有四:一墙、二墉、三垣、四壁。以上入“壕寨制度”。

  柱础 其名有四:一础、二礩、三磉、四磩。以上入“石作制度”。

  材 其名有三:一章、二材、三方桁。栱 其名有六:一栱、二栾、三欂、四槉、五閞、六曲枅。飞昂 其名有四:一飞昂、二英昂、三斜角、四下昂。爵头 其名有三:一爵头、二耍头、三胡孙头。枓 其名有五:一枓、二栌、三栭、四楶、五沓。平坐 其名有五:一阁道、二飞陛、三平坐、四鼓坐、五墱道。梁 其名有三:一梁、二欐、三杗廇。柱 其名有二:一柱、二楹。阳马 其名有五:一阳马、二阙角、三角梁、四梁枺、五觚棱。侏儒柱 其名有五:一侏儒柱、二浮柱、三上楹、四蜀柱、五梲。斜柱 其名有五:一斜柱、二梧、三叉手、四枝樘、五迕。栋 其名有八:一栋、二桴、三极、四檩、五甍、六棼、七槫、八櫋。搏风 其名有二:一搏风、二荣。柎 其名有三:一柎、二复栋、三替木。椽 其名有三:一椽、二桷、三榱。檐 其名有十三:一檐、二宇、三楣、四屋垂、五棂、六梠、七庑、八樀、九庌、十槾、十一橝、十二樀、十三庮。举折 其名有二:一举折、二峻。以上入“大木作制度”。

  乌头门 其名有三:一乌头大门、二阀阅、三表楬。今称棂星门。平棋 其名有三:一平棋、二平机、三平起。以方椽施素板者,谓之平闇。斗八藻井 其名有三:一藻井、二方井、三圜泉。今谓之斗八藻井。钩阑 其名有八:一钩阑、二棂槛、三栊、四阑楯、五柃、六阶阑、七轩槛、八梐牢。拒马叉子 其名有四:一梐拒、二梐枑、三叉马、四拒马叉子。屏风 其名有四:一皇邸、二后版、三屏风、四扆。露篱 其名有四:一栅、二据、三籓、四落。谓之露篱。以上入“小木作制度”。

  涂 其名有三:一泥、二涂、三墐。以上入“泥作制度”。

  阶 其名有四:一阶、二陛、三陔、四甋。以上入“砖作制度”。

  瓦 其名有二:一瓦、二甍。砖 其名有二:一甓。二瓴甋。以上入“窑作制度”。

  总诸作看详

  看详:─先准朝旨,以《营造法式》旧文,祇是一定之法。及有营造,位置尽皆不同,临时不可考据,徒为空文,难以行用,先次更不施行,委臣重别编修。今编修到海行《营造法式》“总释”并“总例”共二卷,“制度”一十三卷,“工限”一十卷,“料例”并“工作等第”共三卷,“图样”六卷,“”一卷,总三十六卷;计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内四十九篇,二百八十三条,系于经史等群书中检寻考究。至或制度与经传相合,或一物而数名各异,已于前项逐门看详立文外,其三百零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系来自工作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与诸作闇会经历造作工匠,详悉讲究规矩,比较诸作利害,随物之大小,有增减之法,各于逐项“制度”、“功限”、“料例”内并行修立,并不曾参用旧文,即别无开具看详因依,其逐作造作名件内,或有须于画图可见规矩者,皆别立图样,以明制度。H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郑司农注云:各分其修以其一为峻。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

  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期;“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各有司存,按为功绪。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櫼栌栱柱之相支,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而斲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弊积因循,法疏检察。非有“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呈书入奏。空靡岁月,无补涓尘。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瑶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以至木之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厄而力易以供。类例相从,条章具在。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译文

  我听说,《周易》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之句,说的是“大壮”的时期;《周礼》“唯王建国,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时候的典礼。“共工”这一官职,在帝舜的时候就有了;“将作大匠”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这些官职都有它的职责,分别做自己的工作。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宫阙,就必须考虑内部宫寝的布置和外部宗庙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连系,按序排列。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撑而构成一座建筑,必须先准备圆规、曲尺、水平仪、墨线等工具。各种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来。按时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宫室。然而工匠的手,虽然很巧也难免做走了样。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种。他们不知道用“材”来作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数来确定构件长短的尺寸。面对这种弊病,积累因循和缺乏检察的情况,如果没有对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识,又怎能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呢?皇上下诏,指定我编写一部有关营建宫室制度的书,送呈审阅。现在虽然写成了,但我总觉得辜负了皇帝的提拔,白白浪费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一点一滴的贡献。皇帝陛下生来仁爱节俭,天赋聪明智慧。在皇上的治理下,举国像深渊那样平静,百姓十分安定;纲举目张,一切工作做的有条有理,选派了得力的官吏,制定了办事的制度。鲁庄公那样“丹其楹而刻其桷”的不合理之制度的淫巧之风已经消除;大禹那样节衣食、卑宫室的风尚又得到恢复。皇帝下诏关心百工之事,还咨询到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人,我一方面观阅旧的规章,一方面调查参入众人的智慧。按精粗之差,把劳动日分为三等;按木材的软硬,使条理顺当;按远近距离来定搬运的土方量,使劳动力易于供应。这样按类分别排出,有条例规章作为依据。我尽管精心研究,深入思虑,但文字叙述还可能不够完备,所以按照条文画成图样,将来对工作也许有所补助。

  札子

  编修《营造法式》所准崇宁二年正月十九日敕:“通直郎、试将作少监、提举修置外学等李诫札子奏:‘契勘查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至元佑六年方成书。准绍圣四年十一月二日敕:以元佑《营造法式》祇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无防术。三省同奉圣旨,差臣重别编修。臣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编修海行《营造法式》,于元符三年内成书,送所属看详,别无未尽未便,遂具进呈,奉圣旨: 依。续准都省指挥,只录送在京官司。窃缘上件《法式》,系营造制度、工限等,关防工料,最为要切,内外皆合通行。臣今欲乞用小字镶版,依海行敕令颁降,取进止。‘正月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 依奏。”

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

  宫阙殿堂附楼亭台榭城墙柱础定平取正材栱飞昂爵头枓铺作平坐梁柱阳马侏儒柱斜柱

  第二卷总释下

  栋两际搏风柎椽檐举折门乌头门华表窗平棋斗八藻井钩阑拒马叉子屏风露篱鸱尾瓦涂彩画阶砖井总例

  第三卷壕寨制度

  取正定平立基筑基城墙筑临水基

  石作制度

  造作次序柱础角石角柱殿阶基压阑石 地面石殿阶螭首殿内斗八踏道重台钩阑 单钩阑、望柱螭子石门砧限地垘流杯渠 剜凿流杯、垒造流杯坛水门水槽子马台井口石 井盖子山棚脚石幡竿颊赑屃鳌坐碑笏头碣

  第四卷大木作制度一

  材栱飞昂爵头枓总铺作次序平坐

  第五卷大木作制度二

  梁额头柱阳马侏儒柱  斜柱附栋搏风版柎椽檐举折

  第六卷小木作制度一

  版门 双扇版门、独扇版门乌头门软门 牙头护缝软门、合版软门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截间版帐照壁屏风骨 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隔截横钤、立旌露篱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

  第七卷小木作制度二

  格子门 四斜球文门、四直方格眼、版壁、两明格子阑槛钩窗殿内截间格子堂阁内截间格子殿阁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鱼栱眼壁版裹垘板擗帘竿护殿阁檐网木贴

  第八卷小木作制度三

  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马叉子叉子钩阑 重台钩阑、单钩阑棵笼子井亭子牌

  第九卷小木作制度四

  佛道帐

  第十卷小木作制度五

  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

  第十一卷小木作制度六

  转轮经阁壁藏

  第十二卷雕作制度

  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

  旋作制度

  殿堂等杂用名件照壁版宝床上名件佛道帐上名件

  锯作制度

  用材植抨墨就余材

  竹作制度

  造笆隔截编道竹栅护殿檐雀眼网地面棋文簟

  第十三卷瓦作制度

  用瓦垒屋脊用鸱尾用兽头等

  泥作制度

  垒墙用泥画壁立灶 转烟、直拔釜镬灶茶灶垒射垛

  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

  总制度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 三晕带红棱间装附解绿装饰屋舍 解绿结华装附丹粉刷屋舍 黄土刷饰附杂间装炼桐油

  第十五卷砖作制度

  用砖垒阶基铺地面墙下隔减踏道幔道须弥坐砖墙露道城壁水道按甑口马台马槽井

  窑作制度

  瓦砖琉璃瓦等 炒造丹黄附烧变次序垒造窑

  第十六卷壕寨功限

  总杂功筑基筑城筑墙穿井搬运功供诸作功

  石作功限

  总造作功柱础角石 角柱殿阶基地面石  压阑石殿阶螭首殿内斗八踏道重台钩阑 单钩阑、望柱门砧限 将军石、止扉石螭子石地垘石流杯渠坛水门水槽马台井口石幡竿颊赑屃碑笏头碣

  第十七卷大木作功限一

  栱、枓等造作功殿阁外檐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坐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枓口跳每缝用栱、枓等数把头绞项作每缝用栱、枓等数铺作每间用方桁等数

  第十八卷大木作功限二

  殿阁外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内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

  第十九卷大木作功限三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城门道功限 楼台铺作准殿阁法仓廒、库屋功限 其名件以七寸五分材为祖计之,更不增减。常行散屋同常行散屋功限 官府廊屋之类同跳舍行墙功限望火楼功限营屋功限 其名件以五分材为祖计之拆修、挑、拔舍屋功限 飞檐同荐拔、抽换柱、垘等功限

  第二十卷小木作功限一

  版门 双扇版门、独扇版门乌头门软门 牙头护缝软门、合版软门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截间版帐照壁屏风骨 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隔截横钤、立旌露篱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

  第二十一卷小木作功限二

  格子门 四斜球文门、四直方格眼、版壁、两明格子阑槛钩窗殿内截间格子堂阁内截间格子殿阁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鱼栱眼壁版裹垘板擗帘竿护殿阁檐网木贴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马叉子叉子钩阑 重台钩阑、单钩阑棵笼子井亭子牌

  第二十二卷小木作功限三

  佛道帐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

  第二十三卷小木作功限四

  转轮经藏壁藏

  第二十四卷诸作功限一

  雕木作旋作锯作竹作

  第二十五卷诸作功限二

  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

  第二十六卷诸作料例一

  石作大木作 小木作竹作瓦作

  第二十七卷诸作料例二

  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

  第二十八卷诸作用钉料例

  用钉料例用钉数通钉料例

  第二十九卷总例图样圜方、方圜图

  壕寨制度图样

  景表版第一水平、真尺第二

  石作制度图样

  柱础、角石等第一踏道、螭首第二殿内斗八第三钩阑、门砧第四流杯渠第五

  第三十卷大木作图样上

  栱、枓等卷杀第一梁、柱等卷杀第二下昂、上昂出跳分数第三举折屋舍分数第四绞割铺作栱、昂、枓等所用卯口第五梁额等卯口第六合柱鼓卯第七砖缝襻间第八铺作转角正样第九

  第三十一卷大木作图样下

  殿阁地盘分槽第十殿堂等八铺作 副阶六铺作 、双槽 斗底槽准此、下双槽同 、草架侧样第十一殿堂等七铺作 副阶五铺作 、双槽草架侧样第十二殿堂等五铺作 副阶四铺作 、单槽草架侧样第十三殿堂等六铺作、分心槽草架侧样第十四厅堂等 自十架椽至四架椽 间缝内用梁柱第十五

  第三十二卷小木作图样

  门、窗、格子门等第一 垂鱼附平棋、钩阑等第二殿、阁、门、亭、牌等第三佛道帐、经藏第四

  雕木作制度图样

  混作第一栱眼内雕插第二格子门等腰华版第三平棋华盘第四云栱等杂样第五

  第三十三卷彩画制度图样上

  五彩杂华第一五彩琐文第二飞仙等第三骑跨仙真第四五彩额、柱第五五彩平棋第六碾玉杂华第七碾玉琐文第八碾玉额、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

  第三十四卷彩画制度图样下

  五彩遍装名件第十一碾玉装名件第十二青绿迭晕棱间装名件第十三三晕带红棱间装名件第十四两晕棱间内画松文装名件第十五解绿结华装名件第十六 解绿装附

  刷饰制度图样

  丹粉刷饰名件第一黄土刷饰名件第二Q二卷雕作制度

  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碾玉琐文第八碾玉额、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

  第三十四卷彩画制度图样下

  五彩遍装名件第十一碾玉装名件第

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

  宫《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以宫室,上栋下室以待风雨。《诗》:作予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礼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窔。《墨子》: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之法曰:宫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白虎通义》:黄帝作宫。《说文》:宅,所托也。《风俗通义》:自古宫室一也。汉来尊者以为号,下乃避之也。

  阙《周官》:太宰以正月示治法于象魏。《春秋公羊传》: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尔雅》:观谓之阙。《白虎通义》: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风俗通义》:鲁昭公设两观于门,是谓之阙。《说文》:阙,门关也。《释名》: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观,观也,于上观望也。《博雅》:象魏,阙也。《义训》:关谓之阙,阙谓之皇

  殿《苍颉篇》:殿,大堂也。《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墨子》:尧舜堂高三尺。《说文》:堂,殿也。《释名》:堂,犹堂堂,高显貌也;殿,殿鄂也。《义训》:汉曰殿周曰寝《博雅》:堂堭,殿也。

  楼《淮南子》:延楼栈道,鸡栖井干。《史记》:方世言于武帝曰: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帝乃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五丈。《说文》:楼,重屋也。

  亭《说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从丁声也。《释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风俗演义》:谨按春秋国语有寓望,谓今亭也。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有语“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亭,亦平也;民有讼诤,吏留办处,勿失其正也。

  台榭《尔雅》:无室曰榭。又:观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释名》: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汉书》:坐皇堂上。《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礼记-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处台榭。

  城《说文》: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堞,城上女垣也。《博物志》: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五经异义》: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公羊传》:城雉者何?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释名》:城,盛也,盛受国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城上垣谓之睥睨,言中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陴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周官-考工记》:匠人建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管子》:内以为城,外以为郭。《礼记-月令》:每岁孟秋之月,补城郭;仲秋之月,筑城郭。

  墙《释名》: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为援卫也;墉,容也,所以隐蔽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御风寒也。《周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墙厚三尺,崇三之。《尚书》:既勤垣墉。《淮南子》:舜作室,筑墙茨屋,令人皆知去严穴,各有室家,此其始也。《春秋左氏传》:有墙以蔽恶。《尔雅》:墙谓之墉。

  柱础《淮南子》:山云蒸,柱础润。

  定平《周官-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管子》:夫准,坏险以为平。《庄子》:水静则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取正《诗》:定以方中。又:揆之以日。《周官-天官》:惟王建国,辨正方位。《管子》:夫绳、扶拨以为正。

  材《周官》:任工以为饬材事。《史记》:山居千章之楸。《汉书》:将作大匠属官有主章长丞。《说文》:栔,刻也。《傅子》: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吕氏春秋》:夫大匠之为宫室也,景小大而知材木矣。弁兰《许昌官赋》:材靡隐而不华。

  栱《释名》:栾,挛也;其体上曲,挛拳然也。薛综《西京赋》:注:栾,柱上曲木,两头受栌者。《尔雅》:閞谓之槉。

  飞昂何晏《景福殿赋》:飞昂鸟踊。刘梁《七举》:双覆井菱,荷垂英昂。《义训》:斜角谓之飞昂。

  爵头《释名》:上入曰爵头,形似爵头也。

  枓《论语》:山节藻梲。《说文》:栌,柱上柎也。栭,枅上标也。《释名》:栌在柱端。都卢,负屋之重也。枓在栾两头,如斗,负上隐也。

  铺作汉《伯梁诗》:大匠曰:柱枅欂栌相支持。《景福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徐陵《太极殿铭》:千栌赫奕,万栱崚层。李华《含元殿赋》:云薄万栱。

  平坐张衡《西京赋》:阁道穹隆。《义训》:阁道谓之飞升,飞升谓之墱。《鲁灵光殿赋》:飞升揭孽,缘云上征;中坐垂景,俯视流星。

  梁司马相如《长门赋》:委参差以鏮梁。《西京赋》:抗应龙之虹梁。《释名》:梁,强梁也。何晏《景福殿赋》:双枚既修。《义训》:梁谓之欐。

  柱《诗》:有觉其楹。《春秋-庄公》:丹桓宫楹。《说文》:楹,柱也。《释名》: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齐鲁读曰轻;轻,胜也。孤立独处,能胜任上中也。

  阳马《尔雅》:直不受檐谓之交。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考工记》:殷人四阿重屋。张景阳《七命》:阴虬负檐,阳马翼阿。

  侏儒柱《论语》:山节藻梲。《鲁灵光殿赋》:胡人遥集于上楹。杨雄《甘泉赋》:抗浮柱之飞榱。

  斜柱《长门赋》:离楼梧而相樘。《释名》:牾,在梁上,两头相触牾也。《义训》:斜柱谓之梧。《鲁灵光殿赋》:枝樘杈枒而斜据。

  营造法式卷第一﹝终﹞

  ,是谓之阙。《说文》:阙,门关也。《释名》: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观,观也,于上€-w€ / 偞P -€ W -瀀薂---P万餥E`

*P

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

  栋《易》:栋隆吉。《尔雅》:栋谓之桴。《仪礼》: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杨雄《方言》:甍谓之溜。《说文》:极,栋也。栋,屋极也。甍,屋栋也。《义训》:屋栋谓之甍。

  两际《尔雅》:桷直而遂谓之阅。

  搏风《仪礼》:直于东荣。《甘泉赋》:列宿乃施于荣。《说文》: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义训》:搏风谓之荣。

  柎《说文》:棼,复屋栋也。《义训》:复栋谓之棼。《鲁灵光殿赋》:狡兔跧伏于柎侧。

  椽《易》: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春秋左氏传》:桓公伐郑,以大官之椽为卢门之椽。陆德明《春秋左氏传音义》:圜曰椽。《尔雅》:桷谓之榱。《甘泉赋》:琁题玉英。《说文》:秦名为屋椽,周谓之榱,齐鲁谓之桷。

  檐《易-系辞》:上宇下栋,以待风雨。《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方言》:屋梠谓之棂。《说文》:秦谓屋联边曰楣,齐谓之檐,楚谓之梠。橝,屋梠前也。庌,庑也。宇,屋边也。《博雅》:楣,檐棂梠也。

  举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唐柳宗元《梓人传》: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及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门《易》:重门击析,以待暴客。《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义》: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公羊传》:齿着于门阖。《说文》:合,门旁户也。闺,持立之门。上圜下方,有似圭。《声类》:曰:庑,堂下周屋也。

  乌头门《唐六典》:六品以上,仍通用乌头大门。唐上官仪《投壶经》:第一箭谓之初箭,再入谓之乌头,取门双表之义。《义训》:表揭、阀阅也。

  华表《说文》:桓,亭邮表也。《前汉书》注: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版,贯柱四出,名曰桓表。夹两边各一桓。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颜师古云,即华表也。

  窗《考工记》:四旁两夹窗。《尔雅》:牖户之间谓之扆。《说文》:窗穿壁以木为交。窗向北出,牖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棂,楯间子也。栊,房室之处也。《释名》: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

  平棋《史记》:汉武帝建章后合,平机中有驺牙出焉。

  斗八藻井《西京赋》:蔕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鲁灵光殿赋》:圜渊方井,反植荷蕖。《风俗演义》:殿堂象东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厌火。沈约《宋书》:殿屋之为圜泉方井兼荷华者,以厌火样。

  钩阑《鲁灵光殿赋》:长涂升降,轩槛曼延。《博雅》:阑槛,栊梐牢也。《汉书》:朱云忠谏攀槛,槛折,及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拒马叉子《周官-天官》:掌舍设梐枑再重。《义训》:梐枑,行马也。

  屏风《礼记》:天子当扆而立。又:天子负扆南乡而立。《周官》:掌次设皇邸。《尔雅》: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释名》: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鸱尾《谭宾录》: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

  瓦《诗》: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也。《古史考》:昆吾氏作瓦。《博物志》:桀作瓦。

  涂《论语》: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说文》:墐,涂也。杇,所以涂也。秦谓之杇;关东谓之镘。《尔雅》:镘谓之杇,地谓之黝,墙谓之垩。《释名》:泥,迩近也,以水沃土,使相黏近也。《义训》:涂谓之塓,塓谓之垄,仰谓之洎。

  彩画《周官》:以猷鬼神祇。《世本》:史皇作图。《尔雅》:猷,图也,画形也。《吴都赋》:青琐丹楹,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阶《说文》:除,殿阶也。阶,陛也。阼,主阶也。陛,升高陛也。陔,阶次也。《释名》:阶,陛也。陛,卑也,有高卑也。天子殿谓之纳陛,以纳人之言也。阶,梯也,如梯有等差也。《博雅》:戺,砌也。

  砖《诗》:中唐有甓。《尔雅》:瓴甋谓之甓。

  井《周书》:黄帝穿井。《世本》:化益作井。《说文》:甃井壁也。《易-传》:井,通也,物所通用也。《释名》: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

  总例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诸径圜斜长依下项:

  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径内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

  方内取圜径,一得一。诸称广材者,谓熟材,称长者皆别计出卯。诸称长功者谓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谓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谓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诸称功者谓中功,以十分为率;长功加一分,短功减一分。诸式内功限以军工计定,若和雇人造作者,即减军工三分之一。诸称本功者,以本等所得功十分为准。诸称增高广之类而加功者,减亦如之。诸作称尺者,皆以方计。若土功或材木,则厚亦如之。诸作造功,并以生材。即名件之类,或有收旧,及已造堪就用,而不需更改者,并计数;于元料帐内除豁。诸造作并依功限。即长广各有增减法者,各随所用细计。如不载增减者,各以本等合得功限内计分数增减。诸营缮计料,并于式内指定一等,随法算计。若非泛抛降,或制度有异,应与式不同,及该载不尽名色等第者,并比类增减。

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

  壕寨制度

  取正

  取正之制:先于基址中央,日向置圜版,径一尺三寸六分;当心立标,高四寸,径一分。画标影之端,记日中最短之影。次施望筒于其上,望日影以正四方。望筒长一尺八寸,方三寸;两掩头开两圜眼,径五分。筒身当中两壁用轴,安于两立颊之内。其立颊自轴至地高三尺,广三寸,厚两寸。望昼以筒指南,令日影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两窍内正见北辰极星;然后各垂绳坠下,记望筒两窍心于地以为南北,则四方正。若地势偏斜,既以影标、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之处,则更以水池影标较之。其立标高八尺,广八寸,厚四寸,上齐;安于池版之上。其池版长一丈三尺,中广一尺,于一尺之内,随标之广,刻线两道;一尺之外,开水道还四周,深广各八分。用水定平,令日影两边不出刻线;以池版所指及立心为南,则四方正。

  定平

  定平之制:既正四方,据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标;当心安水平。其水平长二尺四寸,广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桩,长四尺,上面横坐水平。两头各开池,方一寸七分,深一寸三分。身内开槽子,广深各五分,令水通过。于两头池子内,各用水浮子一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头令侧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内。望两头水浮子之首,遥对立标处于标身内画记,即知地之高下。凡定柱础取平,须更用真尺较之。其真尺长一丈八尺,广四寸,厚二寸五分;当心上立标,高四尺。于立标当心,自上至下施墨线一道,垂绳坠下,令绳对墨线心,则其下地面自平。

  立基

  立基之制:其高与材五倍。如东西广者,又加五分,至十分。若殿堂中庭修广者,量其位置,随宜加高。所加虽高,不过与材六倍。

  筑基

  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两担;隔层用碎砖瓦及石札等,亦二担。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两杵。以上并打平土头,然后碎用杵辗蹑令平;再攒杵扇扑,重细辗蹑。每布土厚五寸,筑实厚三寸。每布碎砖瓦及石札等厚三寸,筑实厚一寸五分。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其深不过一丈浅,止于五尺或四尺,每布用碎砖瓦石札等,术每土三分内添碎砖瓦等一分。

  城

  筑城之制:每高四十尺,则加高二十尺;其上斜收减收高之半。若高增加一尺,其下厚亦加一尺;其上斜收亦减收高之半;或高减者亦如之。城基开地深五尺,其厚随城之厚。每城身长七尺五寸,栽永定柱,夜叉木各两条。每筑高五尺,横用纴木一条,每膊椽长三尺,草葽一条,木橛子一枚。

  墙

  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此之。凡露墙,每墙高一丈,则厚减高之半。其上面之广,比高五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三寸;减亦如之。凡抽纴墙,高厚同上。其上面之广,比高四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二寸五分。

  筑临水基

  凡开临流岸口修筑屋基之制:开深一丈八尺,广随屋间数之广。其外分作两摆手,斜随马头,布柴梢,令厚一丈五尺。每岸长五尺,钉桩一条。梢上用胶土打筑令实。

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

  石作制度

  造作次序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剥;二曰麤搏;三曰细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砻。其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华;三曰减地平钑;四曰素平。如减地平钑,磨砻毕,先用墨蜡,后描华文钑造。若压地隐起及剔地起突,造毕并用翎羽刷细砂刷之,令华文之内石色青润。其所造华文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华;二曰宝相华;三曰牡丹华:四曰蕙草;五曰云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华;十曰仰覆莲华;十一曰宝装莲华。或于华文之内,间以龙凤狮兽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

  柱础

  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华,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钑、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钑及压地隐起于莲华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

  角石

  造角石之制:方二尺。每方一尺,则厚四寸。角石之下,别用角柱。

  角柱

  造角柱之制:其长视阶高;每长一尺,则方四寸柱。柱虽加长,至方一尺六寸止。其柱首接角石柱处,合缝令角石通平。若殿宇阶基用砖作迭涩坐者,其角柱以五尺为率;每长一尺,则方三寸五分。其上下迭涩,并随砖坐逐层出入制度造。内版柱上造剔地起突云。皆随两面转角。

  造作次序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剥;二曰麤搏;三曰细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砻。营造法式卷第三

  殿阶基

  造殿阶基之制:长随间广,其广随间深,阶头随柱心外阶之广。以石段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间四周并迭涩坐数,令高五尺;下施土榇石。其迭涩每层露棱五分;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内平面作起突壶门造。

  压阑石

  压阑石之制: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

  殿阶螭首

  造殿阶螭首:施之于殿阶,对柱;及四角,随阶斜出。其长七尺;每长一尺,则广二尺六寸,厚一寸七分。其长以十分为率,头长四分,身长六分,其螭首令举向二分。

  殿内斗八

  造殿堂内地面的心石殿内斗八之制:方一丈二尺,匀分作二十九窠。当心施云卷,卷内用单盘或双龙凤,或作水地飞鱼、牙鱼,作莲荷等华。诸窠内并以诸华间杂。其制作或用剔地起突华或压地隐起华。

  踏道

  造踏道之制:长随间广。每阶高一尺作二踏;每踏厚五寸,广一尺。两边副子,各广一尺八寸。两头象眼,如阶高四尺五寸至五尺者,三层,高六尺至八尺者,五层或六层,皆以外周为第一层,其内身二寸又为一层,至平地施土衬石,其广同踏。

  重台钩阑

  造钩阑之制:重台钩阑每段高四尺,长七尺。寻杖下用云栱瘿项,次用盆唇,中用束腰,下用地垘。其盆唇之下,束腰之上,内作剔地起突华版。束腰之下,地垘之上,亦如之。单钩阑每段高三尺五寸,长六尺。上用寻杖,中用盆唇,下用地垘。其盆唇、地垘之内作万字,或作压地隐起诸华。若施于慢道,皆随其拽脚,令斜高与正钩阑身齐。其名件广厚,皆以钩阑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望柱:长视高,每高一尺,则加三寸。蜀柱:长同上,广二寸,厚一寸。其盆唇之上,方一寸六分,刻为瘿项以承云栱。云栱:长二寸七分,广一寸三分五厘,厚八分。寻杖:长随片广,方八分。盆唇:长同上,广一寸八分,厚六分。束腰:长同上,广一寸,厚九分。华盆地霞:长六寸五分,广一寸五分,厚三分。大华版:长随蜀柱内,其广一寸九分,厚同上。小华版:长随华盆内,长一寸三分五厘,广一寸五分,厚同上。万字版:长随蜀柱内,其广三寸四分,厚同上。地垘:长随寻杖,其广一寸八分,厚一寸六分。

  凡石钩阑,每段两边云栱、蜀柱,各作一半,令逐段相接。

  螭子石

  造螭子石之制:施之于阶棱钩阑蜀柱卯之下,其长一尺,广四寸,厚七寸。上开方口,其广随钩阑卯。

  门砧限

  造门砧限之制:长三尺五寸;每长一尺,则广四寸四分,厚三寸八分。门限长随间广,其方二寸,若其断砌,即卧柎长二尺,广一尺,厚六寸。其立柎长三尺,广厚同上。如相连一段造者,谓之曲柎。城门心将军石:方直混棱造,其长三尺,方一尺。止扉石:其长二尺,方八寸。

  地垘

  造城门地垘之制:先于地面上安土衬石,上面露棱广五寸,下高四寸。其上施地垘,每段长五尺,广一尺五寸,厚一尺一寸;上外棱混二寸;混内一寸凿眼立排叉柱。

  殿阶螭首

  造殿阶螭首:施之于殿阶,对柱;及四角,随阶斜出。其长七尺;每长一尺,则广二尺六寸,厚

  水槽子

  造水槽子之制:长七尺,方二尺。每广一尺,唇厚二寸;每高一尺,底厚二寸五分。唇内底上并为槽内广深。

  马台

  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

  井口石

  造井口石之制:每方二尺五寸,则厚一尺。心内开凿井口,径一尺;或素平面或作素覆盆,或作起突莲华瓣造。盖子径一尺二寸,上凿二窍,每窍径五分。

  山棚足脚石

  造山棚足脚石之制:方二尺,厚七寸;中心凿窍,方一尺二寸。

  幡竿颊

  造幡竿颊之制:两颊各长一丈五尺,广二尺,厚一尺二寸,下埋四尺五寸。其石颊下出笋,以穿足脚。其足脚长四尺,广二尺,厚六寸。 € w  嘓κ 誁铍   W 浓O 黀O 殏l们殏胘v檖 □ X□  P- 岭岭哫俋奨

  山棚足脚石

  造山棚足脚石之制:方二尺,厚七寸;中心凿窍,方一尺二寸。

  赑屃鳌坐碑

  造赑屃鳌坐碑之制:其首为赑屃盘龙,下施鳌坐。于土衬之外,自坐至首,共高一丈八尺。其名件广厚,皆以碑身每尺之长积而为法。

  碑身:每长一尺,则广四寸,厚一寸五分。鳌坐:长倍碑身之广,其高四寸五分;驼峰广三寸。余作龟文造。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为云盘,上作六条盘龙相交;其心内刻篆额天宫。土衬:二段,各长六寸,广三寸,厚一寸;心内刻出鳌作版,外周四侧作起突宝山,面上作出没水地。

  笏头碣

  造笏头碣之制:上为笏首,下为方坐,共高九尺六寸。碑身广厚并准石碑制度。其坐,每碑身高一尺,则长五寸,高二寸。坐身之内,或作方直,或作迭涩,随宜雕镌华文。望柱螭子石门砧限

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

  大木作制度一

  材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第一等:广九寸,厚六寸。

  右﹝上﹞殿身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第二等:广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

  右﹝上﹞殿身五间至七间则用之。第三等:广七寸五分,厚五寸。

  右﹝上﹞殿身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则用之。第四等:广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

  右﹝上﹞殿三间,厅堂五间则用之。第五等:广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

  右﹝上﹞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则用之。第六等:广六寸,厚四寸。

  右﹝上﹞亭榭或小厅堂皆用之。第七等:广五寸二分五厘,厚三寸五分。

  右﹝上﹞小殿及亭榭等用之。第八等:广四寸五分,厚三寸。

  右﹝上﹞小殿藻井或小亭榭施铺作多则用之。

  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份,以为制度焉。

  栱

  造栱之制有五

  一曰华栱,足材栱也。两卷头者,其长七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份。与泥道栱相交,安于栌枓口内,若累铺作多,或内外俱匀,或里跳减一铺至两铺。其骑槽檐栱,皆随所出之跳加之。每跳之长,心不过三十份;传跳虽多,不过一百五十份。其压跳,交角内外,皆随铺作之数,斜出跳一缝。其华栱则以斜加长之。若丁头栱,其长三十三份,出卯长五份。

  二曰泥道栱,其长六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三份半。与华栱相交,安于栌枓口内。

  三曰瓜子栱,施之于跳头。若五铺作以上重栱造,即于令栱内,泥道栱外用之。其长六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份。

  四曰栱,施之于里外跳头之上,与耍头相交,及屋内栋缝之下。其长七十二份。每头以五瓣卷杀,每瓣长四分。若里跳骑梁,则用足材。

  五曰慢栱,施之于泥道、瓜子栱之上。其长九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三份。骑梁及至角,则用足材。

  凡栱之广厚并如材。栱头上留六份,下杀九份;其九份匀分为四大分;又从栱头顺身量为四瓣。各以逐分之首,与逐瓣之末,以真尺对斜画定,然后斫造。栱两头及中心,各留坐枓处,余并为栱眼,深三份。如用足材栱,则更加一栔,隐出心枓及栱眼。

  凡栱至角相交出跳,则谓之列栱。

  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慢栱与切几头相列。→如角内足材下昂造,即与华头子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

  凡开栱之法:华栱于底面开口,深五份。广二十分。口上当心两面,各开子荫通栱身,各广十分,深一分。余栱上开口,深十份,广八份。若角内足材列栱,则上下各开口,上开口深十份,下开口深五份。

  凡栱至角相连长两跳者,则当心施枓,枓底两面相交,隐出栱头,谓之鸳鸯交手栱。头上留六份下杀九份其九份匀分为四大分又从栱头顺身量为四瓣各以逐分之首与逐瓣之末以真尺对斜画定然后也。

  《周官》:掌次设皇邸。《尔雅》: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释名》: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鸱尾

  飞昂

  造昂之制有二:

  一曰下昂:自上一材,垂尖向下,从枓底心取直,其长二十三份。自枓外斜杀向下,留厚二份;昂面中凹二份,令凹势圜和。

  凡昂安枓处,高下及远近皆准一跳。若从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向下;枓口内以华头子承之。如至第二跳以上,只于枓口内出昂,其承昂枓口及昂身下,皆斜开镫口,令上大下小,与昂身相衔。

  凡昂上坐枓,四铺作、五铺作并归平;六铺作以上,自五铺作外,昂上枓并再向下二份至五份。如逐跳计心造,即于昂身开方斜口,深二份;两面各开子荫,深一份。

  若角昂,以斜长加之。角昂之上,别施由昂。

  若昂身于屋内上出,皆至下平檩。若四铺作用插昂,其长斜随跳头。

  凡昂栓,广四份至五份,厚二份。若四铺作,即于第一跳上用之;五铺作至八铺作,并于第二跳上用之。并上彻昂背,入栱身之半或三分之一。

  若屋内彻上明造,即用挑斡,或挑一枓,或挑一材两栔。如用平棋,自檩安蜀柱以叉昂尾;如当柱头,即以草垘或丁垘压之。

  二曰上昂:头向外留六分。其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

  如五铺作单杪上用者,自栌枓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五份;第二跳上昂心长二十二份。其平棋方至栌枓口内,共高五材四栔。

  如六铺作单杪上用者,自栌枓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七份;第二跳华栱心及上昂心长二十八份。七铺作、八铺作同。其平棋方至栌枓口内,共高六材五栔。于两跳之内,当中施骑枓栱。

  如七铺作重杪上用上昂者,自栌枓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三份;第二跳华栱心长一十五份;第三跳上昂心,长三十五份。其平棋方至栌枓口内,共高七材六栔。

  如八铺作于三杪上用上昂两重者,自栌枓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六份;第二跳、第三跳华栱心各长一十六份;第四跳上昂心,长二十六份。其平棋方至栌枓口内,共高八材七栔。

  凡昂之广厚并如材。其下昂施之于外跳,或单栱或重栱,或偷心或计心造。皆至下之里跳之上及平坐铺作之内;昂背斜尖,皆至下昂枓底外;昂底于跳头枓口内出,其枓口外用韡楔。

  凡骑枓栱,宜单用;其下跳并偷心造。

  爵头

  造耍头之制:用足材自枓心出,长二十五份,自上棱斜杀向下六份,自头上量五份,斜杀向下二份。两面留心,各斜抹五份,下随尖各斜杀向上二份,长五份。下大棱上,两面开龙牙口,广半份,斜梢向尖。开口与华栱同,与令栱相交,安于齐心枓下。

  若累铺作数多,皆随所出之跳加长,于里外令栱两出安之。如上下有碍昂势处,即随昂势斜杀,放过昂身。或有不出耍头者,皆于里外令栱之外,安到心股卯。尾;如当柱头,即以草垘或丁垘压之。

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

  大木作制度二

  梁

  造梁之制有五:

  一曰檐垘:如四椽垘及五椽垘;若四铺作以上至八铺作,并广两材两栔;草垘广三材。如六椽至八椽以上垘,若四铺作至八铺作,广四材;草垘同。

  二曰乳垘:三椽垘,若四铺作、五铺作,广两材一栔;草垘广两栔。六铺作以上广两材两栔;草垘同。

  三曰札牵:若四铺作至八铺作出跳,广两材;如不出跳,并不过一材一栔。

  四曰平梁:若四铺作,五铺作,广加材一倍。六铺作以上,广两材一栔。

  五曰厅堂梁垘:五椽、四椽,广不过两材一栔;三椽广两材。余屋量椽数,准此法加减。

  凡梁之大小,各随其广分为三分,以二分为厚。

  造月梁之制:明垘,其广四十二份。梁首不以大小从,下高二十一份。其上余材,自枓里平之上,随其高匀分作六分;其上以六瓣卷杀,每瓣长十份。其梁下当中凹六份。自枓心下量三十八份为斜项。斜项外,其下起凹,以六瓣卷杀,每瓣长十份;第六瓣尽处下凹五份。梁尾上背下凹,皆以五瓣卷杀。余并同梁首之制。

  梁底面厚二十五份。其项厚十份。枓口外肩各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十份。

  若平梁,四椽六椽上用者,其广三十五份;如八椽至十椽上用者其广四十二份。不以大小从,下高二十五份。背上、下凹皆以四瓣卷杀,其下第四瓣尽处凹四份,余并同月梁之制。

  若札牵,其广三十五份。不以大小,从下高一十五份,牵首上以六瓣卷杀,每瓣长八份,牵尾上以五瓣。其下凹,前后各以三瓣。

  凡屋内彻上明造者,梁头相迭处须随举势高下用驼峰。其驼峰长加高一倍,厚一材。枓下肩或作入瓣,或作出瓣,或圜讹两肩,两头卷尖梁头安替木处并作隐枓;两头造耍头或切几头,与令栱或襻间相交。

  若屋内若施平棋,在大梁之上。平棋之上,又施草垘;乳垘之上亦施草垘,并在压槽方之上。其草垘长同下梁,直至檐方止。若在两面,则安丁垘。丁垘之上,别安抹角垘,与草垘相交。

  凡角梁之下,又施隐衬角垘,在明梁之上,外至檐方,内至角后垘项;长以两椽材斜长加之。

  凡衬方头,施之于梁背耍头之上,其厚广同材。前至檐方,后至昂背或平棋方。若骑槽,即前后各随跳,与方、栱相交。开子荫以压枓上。

  凡平棋之上,须随檩垘用方木及矮柱敦,随宜枝樘固济,并在草垘之上。

  凡平棋方在梁背上,其广厚并如材,长随间广。每一间下安平其方一道。绞井口并随补间。

  阑额

  造阑额之造:广加材一倍,厚减广三分之一,长随间广,两头至柱心。入柱卯减厚之半。两肩各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八份。如不用补间铺作,即厚取广之半。凡檐额,两头并出柱口;其广二材一栔至三材;如殿阁即三材一栔或加至三材三栔。檐额下绰幕方,广减檐额三分之一;出柱长至补间;相对作沓头或三瓣头。

  凡由额,施之于阑额之下。广减阑额二份至三份。如有副阶,即于峻脚椽下安之。如无副阶,即随宜加减,令高下得中。

  凡屋内额,广一材三份至一材一栔;厚取广三分之一;长随间广,两头至柱心或驼峰心。

  凡地垘,广加材二份至三份;厚取广三分之二;至角出柱一材。

  柱

  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栔,余屋即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内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长,短以下檐柱为则。至角则随间数生起角柱。若十三间殿堂,则角柱比平柱生高一尺二寸;十一间生高一尺;九间生高八寸;七间生高六寸;五间生高四寸;三间生高二寸。

  凡杀梭柱之法:随柱之长,分为三份,上一份又分为三份,如栱卷杀,渐收至上径比栌枓四周各出四份;又量柱头四份,紧杀如覆盆样,令柱头与栌枓底相副。其柱身下一分,杀令径围与中一分同。

  凡造柱下櫍,径周各出柱三份;厚十份,下三份为平,其上并为欹;上径四周各杀三份,令柱身通上匀平。

  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柱脚微出向外,谓之侧脚。每屋正面,随柱之长,每一尺即侧脚一分。若侧面,每一尺则侧脚八厘。至角柱,其柱首相向各依本法。

  凡下侧角墨,于柱十字墨心里再下直墨,然后截柱脚柱首,各令平正。

  若楼阁柱侧脚,祇以柱以上为则,侧脚上更加侧脚,逐层效此。

  阳马

  造角梁之制:大角梁,其广二十八份,至加材一倍;厚十八份至二十份。头下斜杀三分之二。子角梁广十八份至二十份,厚减大角梁三份,头杀四分,上折七份。

  隐角梁,上下广十四份至十六份,厚同大角梁,或减二份。上两面隐广各三份,深各一椽分。

  凡角梁之长,大角梁至下平槫至下架檐头;子角梁随飞檐头外至小连檐下,斜至柱心。隐角梁随架之广,自下平槫至子角梁尾,皆以斜长加之。

  凡造四阿殿阁,若四椽、六椽五间及八椽七间,或十椽九间以上,其角梁相续,直至脊槫,各以逐架斜长加之。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槫各三尺。

  凡厅堂若厦两头造,则两梢间用角梁转过两椽。,则安丁垘。丁垘之上,别安抹角垘,与草垘相交。

  栋

  用槫之制:若殿阁槫,径一材一栔,或加材一倍;厅堂槫,径加材三份至一栔;余屋槫,径加材一份至二份,长随间广。

  凡正屋用槫,若心间或西间者,头东而尾西;如东间者,头西而尾东。其廊屋面东西者皆头南而尾北。

  凡出际之制:槫至两梢间,两际各出柱头。如两椽屋,出二尺至二尺五寸;四椽屋,出三尺至三尺五寸;六椽屋,出三尺五寸至四尺;八至十椽屋,出四尺五寸至五尺。若殿阁转角造,即出际长随架。

  凡椽檐方,当心间之广加材一倍,厚十份;至角随宜取圜,贴生头木,令里外皆平。

  凡两头梢间,槫背上各安生头木,广厚并如材,长随梢间。斜杀向里,令生势圜和,与前后椽檐方相应。其转角者,高与角梁背平,或随宜加高,令椽头背低角梁头背一椽分。

  凡下昂作,第一跳心上用槫承椽,谓之牛背槫。安于草垘之上,至角即抱角梁;下用矮柱敦。如七铺作以上,其牛背槫于前跳更加一缝。

  七角扑铺作以上其牛背槫于前跳更家加一缝。

  搏风版

  造搏风版之制:于屋两际出槫头之外安搏风版,广二材至三材;厚三份至四份;长随架道。中、上架两头各斜出搭掌,长二尺五寸至三尺。下架随椽与瓦头齐。

  柎

  造替木之制:其厚十份,高二十一份。

  单枓上用者,其长九十六份。令栱上用者,其长一百四份。重栱上用者,其长一百二十六份。

  凡替木两头,各下杀四份,上留八份,以三瓣卷杀,每瓣长四份。若至出际,长与槫齐。

  椽

  用椽之制:椽每架平不过六尺。若殿阁,或加五寸至一尺五寸,径九份至十份;若厅堂椽径七份至八份,余屋径六份至七份。长随架斜;至下架,即加长出檐。每槫上为缝,斜批相搭钉之。

  凡布椽,令一间当心;若有补间铺作者,令一间当耍头心。若四俳徊转角者,并随角梁分布,令耍头疏密得所,过角归间,并随上中架取直。其疏密以两椽心相去之广为法:殿阁广九寸五分至九寸;副街广八寸五分至九寸;厅堂广八寸五分至八寸;廊库屋广八寸至七寸五分。

  若屋内有平棋者,即随椽长短,令一头取齐,一头放过上架,当椽钉之,不用截短。

  檐

  造檐之制:皆从椽檐心出,如椽径三寸,即檐出三尺五寸;椽径五寸,即檐出四尺至四尺五寸。檐外别加飞檐。每檐一尺,出飞子六寸。其檐至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

  凡飞子,椽径十分,则广八分,厚七分。各以其广厚分为五分,两边各斜杀一分,底面上留三分,下杀二分皆;以三瓣卷杀,上一瓣长五分,次二瓣各长四分。尾长斜随檐。

  凡飞魁,广厚并不越材。小连檐广加栔二份至三份,厚不得越栔之厚。,上留八份,以三瓣卷杀,每瓣长四份。

  举折

  举折之制:先以尺为丈,以寸为尺,以分为寸,以厘为分,以毫为厘,侧画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举之峻慢,折以圜和,然后可见屋内梁柱之高下,卯眼之远近。

  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椽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三分,从椽檐方背至脊槫背,举起一分,如瓦厅堂,即四分中举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瓦廊屋及瓦厅堂,每一尺加五分;或瓦廊屋之类,每一尺加三分。

  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至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槫背上取平,下至椽檐方背,于第二缝折一尺,若椽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椽檐方背,每缝并减上缝之半。

  如取平,皆从槫心抨绳令紧为则。如架道不匀,即约度远近随宜加减。

  若八角或四角斗尖亭榭,自椽檐方背举至角梁底,五分中举一分;至上簇角梁,即两分中举一分。

  簇角梁之法:用三折,先从大角梁背,自椽檐方心量,向上至枨杆卯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上折簇梁,斜向枨杆举分尽处。次从上折簇梁尽处量至椽檐方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折簇梁当心之下。又次从椽檐方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当心近下,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

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

  栱、枓等造作造作功并以第六等才为准。材长十四,一功。材每加一等,递减四尺;才每减一等,递增五尺。

  栱:

  令栱,一只,二分五厘功。

  华栱,一只;

  泥道栱,一只;

  瓜子栱,一只;

  右(上)各二分功。

  慢栱,一只,五分功。若才每加一等,各随逐等加之:华栱、令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并各加五厘功。若才每减一等,各随逐等减之:华栱减二厘功;令栱减三厘功;泥道栱、瓜子栱,各减一厘功;慢栱减五厘功。其自第四等加第三等,于递加功内减半之。加足材及料、柱、砖之类并准此。若造足材栱,各于筑等栱上更加功限:华栱、令栱,各加五厘功;泥道栱、瓜子栱,各加五厘功;慢栱加七厘功,其材每加;减一等,递加、减各一厘功。枓:栌枓,一只,五分功。材每增减一等,递加减各一分功。交互枓,九只,材每增减一等,递加减各一只;齐心枓,十只,加减同上;散枓,一十之,加减同上;

  右(上)各一功。出跳上名件:昂尖,一十一只,一功。加减同交互枓法。爵头,一只;华头子,一只;

  右(上)各一分功。材每增减一等,递加减各二厘功,身内并同材法。

  殿阁外檐补间铺坐栱、枓等数殿阁等外檐,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内外并重栱计心,外跳出下昂,里跳出卷头,每补间铺作一朵用栱,昂等数下项。八铺作里跳用七步作,若七铺作里跳用六铺作,其六铺作以下,里外跳并同。转角者准此。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

  单材华栱,一只,若四铺作插昂,不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二只;

  两出耍头,一只,并随昂身上下斜势,分作二只,内四铺作不分;

  衬方头,一条,足材,八铺作,七铺作,各长一百二十分。六铺作,五铺作,

  各长九十分。四铺作,长六十分。

  闇栔,二条,一条长四十六分。一条长七十六分。八铺作、七铺作又加二条;

  各长随补间之广。

  昂拴,二条,八铺作,各长一百三十公分。七铺作,各长一百依十五公分,

  六铺作,各长九十五公分。五铺作,各长八十分。四铺作,各长五十公分。八铺作、七铺作各独用:第二杪华栱,一只,长四跳;第三杪外华头子、内华栱,一只,长六跳。六铺作、五铺作各独用:第二杪外华头子、内华栱,一只,长四跳。八铺作独用:第四杪内华栱,一只。外随昂、砖斜,常七十八公分。四铺作独用:第一杪外华头子,内华栱,一只,长两跳;若卷头,不用。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各用:瓜子栱:

  八铺作,七只;

  七铺作,六只;

  六铺作,五只;

  五铺作,三只;

  四铺作,一只。下昂:八铺作,三只,一只身长三百分。一只身长两百分。一只身长一百七十分。七铺作,二只,一只身长二百七十分。六铺作,二只,一只身长二百四十分。一只身长一百五十分。五铺作,一只,身长一百二十分。四铺作插昂,一只,身长四十分。交互枓:八铺作,九只;七铺作,七只;六铺作,五只;五铺作,四只;四铺作,二只。齐心枓:八铺作,一十二只;七铺作,一十只;六铺作,五只;五铺作同;四铺作,三只。散枓:八铺作,三十六只;七铺作,二十八只;六铺作,二十只;五铺作,一十六只;四铺作,八只。

  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槽内里外跳,并重栱计新出卷头。每补间铺作一朵用栱、枓等数下项: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二只;

  两出耍头,一只,七铺作,长八跳;六铺作,长六跳;五铺作,长四跳;

  四铺作,长两跳;

  衬方头,一只,长同上;

  闇栔,二条,一条长七十六分。一条长四十六分。自七铺作至五铺作各通用:

  瓜子栱:

  七铺作,六只;

  六铺作,四只;

  五铺作,二只。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用:

  华栱:

  七铺作,四只,一只长八跳,一只长六跳;一只长四跳,一只长两跳;

  六铺作,三只,一只长六跳,一只长四跳;一只长两跳;

  五铺作,二只,一只长四跳;一只长两跳;

  四铺作,一只,长两跳。

  慢栱:

  七铺作,七只;

  六铺作,五只;

  五铺作,三只;

  四铺作,一只。

  交互枓:

  七铺作,八只;

  六铺作,六只;

  五铺作,四只;

  四铺作,二只。

  齐心枓:

  七铺作,一十六只;

  六铺作,一十二只;

  五铺作,八只;

  四铺作,八只。

  楼阁平坐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坐,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并重栱计心,外跳出卷头,里跳挑斡棚袱及穿串上层柱身,每补间铺作一朵,使栱、枓等数下项: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一只;

  耍头,一只,七铺作,身长二百七十分。六铺作,身长二百四十分。五铺作,

  身长二百一十分。四铺作,身长一百八十分。

  衬方,一只;七铺作,身长三百分。六铺作,身长二百七十分。五铺作,身长

  二百四十分。四铺作,身长二百一十分。

  闇栔,二条,一条七十六分。一条长四十六分。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

  华栱:

  七铺作,四只,一只身长一百五十分。一只身长一百二十分。一只身长九十分。

  一只身长六十分。

  六铺作,三只,一只身长一百二十分。一只身长九十分。一只身长六十分。

  五铺作,二只,一只身长九十分。一只身长六十分。

  四铺作,一只,身长六十分。

  慢栱:

  七铺作,四只;

  六铺作,三只;

  五铺作,二只;

  四铺作,一只。

  交互枓:

  七铺作,四只;

  六铺作,三只;

  五铺作,二只;

  四铺作,一只。

  齐心枓:

  七铺作,九只;

  六铺作,七只;

  五铺作,五只;

  四铺作,三只。

  散枓:

  七铺作,一十八只;

  六铺作,一十四只;

  五铺作,一十只;

  四铺作,六只。

  枓口跳每缝用栱、枓等数枓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栱、枓等下项:泥道栱,一只;华栱头,一只;交互枓,一只;散枓,二只;闇栔,二条。

  把头绞项作每缝用栱、枓等数把头绞项作,每柱头用栱、枓等下项:泥道栱,一只;耍头,一只;齐心枓,一只;散枓,二只;闇栔,二条。

  铺作每间用方桁等数自八铺作至四铺作,每一间一缝内,外用方桁等下项:方桁:

  八铺作,一十一条;

  七铺作,八条;

  六铺作,六条;

  五铺作,四条;

  四铺作,二条;

  簝檐方,一条。遮版椽:难子加版数一倍;方一寸为定。

  八铺作,九片;

  七铺作,七片;

  六铺作,六片;

  五铺作,四片;

  四铺作,二片。殿槽内,自八铺作至四铺作,每一间一缝内、外用方桁等下项:方桁:

  七铺作,九条;

  六铺作,七条;

  五铺作,五条;

  四铺作,三条。遮椽版:

  七铺作,八片;

  六铺作,六片;

  五铺作,四片;

  四铺作,二片。平坐,自八铺作至四铺作,每间外出跳用方横等下项:方桁:

  七铺作,五条;

  六铺作,四条;

  五铺作,三条;

  四铺作,二条;遮椽版:

  七铺作,四片;

  六铺作,三片;

  五铺作,二片;

  四铺作,一片。枓口跳,每间内前、后檐用方桁等下项:方桁,二条;簝檐方,二条。把头绞项作,每间内前、后檐用方桁下项:方桁,二条。凡铺作,如单栱或偷心造,或柱头内骑绞梁柎处,出跳皆随所用铺作除减枓栱。如单栱造者,不用慢栱,其瓜子栱并改作令栱。若里跳别有增减者,各依所出跳加减。其铺作安勘、绞割、展拽,每一朵昂拴、闇栔、闇枓口及行绳墨等功并在内,以上转角者并准此取所用枓、栱等造作功,十分中加四分。

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

  殿阁外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等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内、外并重栱计心,外跳出下昂,里跳出卷头,每转角铺作一朵用栱、昂等数下项: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华栱列泥道栱,二只,角内要头,一只,角内由昂,一只,栌枓,一只;闇栔,四条,自八铺作自五铺作各通用:慢栱列切几头,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二只,角内华栱,一只;足材要头,二只,衬方,二条,自八铺作至六铺作各通用:令栱,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二只,令栱列瓜子栱,二只,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二只,令栱列小栱头,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四只,慢栱列切几头分首,四只,八铺作、七铺作各独用:华头子,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二只,慢栱列切几头,二只,华栱慢列栱,二只,瓜子栱,二只,第二杪华栱,一只,第三杪外华头子、内华栱,一只,六铺作、五铺作各独用:华头子列慢栱,二只,八铺作独用:慢栱,二只;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二只,第四秒内华栱,一只,五铺作独用:令栱列瓜子栱,二只,四铺作独用:令栱列瓜子栱分首,二只,华头子列泥道栱,二只;要头列慢栱,二只,角内外华头子,内华栱,一只,自八铺作至四铺作各用:交角昂:八铺作,六只,七铺作,四只,六铺作,四只,五铺作,二只,四铺作,二只,角内昂:八铺作,三只,七铺作,二只,六铺作,二只,五铺作,四铺作、各一只。交互枓:八铺作,十一只,七铺作,八只,六铺作,六只,五铺作,四只,四铺作,二只,齐心枓:八铺作,八只,七铺作,六只,六铺作,二只,平盘枓:八铺作,一十一只,七铺作,七只,五铺作,六只,四铺作,四只,散枓:八铺作,七十四只,七铺作,五十四只,六铺作,三十六只,五铺作,二十六只,四铺作,一十二只,

  殿阁身内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槽内里外跳,并重栱计心出卷头,每转角铺作一朵用栱、枓等数下项: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华栱列泥道栱,三只,令栱列小栱头分首,二只,角内华栱,一只;角内两出要头,一只;栌枓,一只;闇栔,四条。自七铺作至五铺作各通用: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二只,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二只,角内第二杪华栱,一只,七铺作、六铺作各独用:瓜子栱列小栱头分首,二只,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二只,令栱列瓜子栱,二只;华栱列慢栱,二只;角内第三杪华栱,一只。七铺作独用:慢栱列切几头分首,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二只;瓜子丁头栱,四只;角内第四杪华栱,一只,五铺作独用:四铺作独用:令栱列瓜子栱分首,二只,要头列慢栱,二只,自七铺作至五铺作各用:慢栱列切几头:七铺作,六只;六铺作,四只;五铺作,二只。瓜子栱列小栱头,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用:交互枓:七铺作,四只;五铺作,二只;平盘枓:七铺作,一十只;六铺作,八只;五铺作,六只;四铺作,四只。散枓七铺作,六十只;六铺作,四十二只;五铺作,二十六只;四铺作,一十二只。

  楼阁平作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作,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并重栱计心,外跳出卷头,里跳挑斡棚及串上层柱身,每转角铺作一朵用栱、枓等数下项: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第一杪角内足材华栱,一只,第一杪入柱华栱,二只,第一杪华栱列泥道栱,二只,角内足材要领,一只;要头列慢栱分首,二只;入柱要头,二只;要头列令栱分首,二只;衬方,三条;栌枓,三只;闇栔,四条。自七铺作至五铺作各通用:第二杪角内足材华栱,一只,第二杪入柱华栱,二只,第二杪华栱列慢栱,二只。七铺作、六铺作、五铺作各用:要头列方桁,二只;华栱列瓜子栱分首:七铺作,六只,六铺作,四只,五铺作,二只,七铺作、六铺作各用:交角要领:七铺作,四只,六铺作,二只,华栱列慢栱分首:七铺作,四只,六铺作,二只,七铺作、六铺作各独用:第三杪角内足才华栱,一只,第三杪入柱华栱,二只,第三杪华栱列柱头方,二只。七铺作独用:第四杪入柱华栱,二只,第四杪交角华栱,二只,第四杪华栱列柱头方,二只,第四杪角内华栱,一只,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用:交互枓:七铺作,二十八只;六铺作,一十八只;五铺作,一十只;四铺作,四只。齐心枓:七铺作,五十只;六铺作,四十一只;五铺作,一十九只;四铺作,八只。平盘枓:七铺作,五只;六铺作,四只;五铺作,三只;四铺作,二只。散枓:七铺作,一十八只;六铺作,一十四只;五铺作,一十只;四铺作,六只。凡转角铺作,各随所用,每铺作枓栱一朵,如四铺作,五铺作,取所用栱、枓等造作功,于十分中加八分为安勘、绞割。若六铺作以上,加造作功一倍。

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造作功:月梁,每长六尺七寸;直梁,每长八尺五寸;右(上)各一功。柱,每一条长一丈五尺,径一尺一寸,一功。一寸,加一分二厘功。若增长一尺五寸,加本功一分功;或用方柱,每一功减二分功。圆者每一分功减三分功,方者减一分功。驼峰,每一作,高二尺五寸,长五尺,厚七寸;绰幕三瓣头,每一只;柱踬,每一枚;右(上)各五分功。大角梁,每一条,一功七分。子角梁,每一条,八分五厘功。续角梁,每一条,六分五厘功。襻间、脊串、顺身串、并同材。替木一枚,卷杀两头,共七厘功。普拍方,每长一丈四尺。撩檐方,每长一丈八尺五寸;札牵,每长一丈六尺;大连檐,每长五丈;小连檐,每长一百尺;飞子,每三十五只;大额,每长一丈四尺二寸五分;由额,每长一丈六尺;托脚,每长四丈五尺;平闇版,每广一尺,长十丈;生头,每广一尺,长五丈;楼阁上平作内地面版,每广一尺厚二寸,牙缝造;右(上)各一功。凡安勘、绞割屋内所用之名件柱、额等,加造作名件功四分;卓立搭架、钉椽、结里,又加二分。城门道功限造作功:排叉柱,长二丈四尺,广一尺四寸,厚九寸,一条,一功九分二厘。托角,长七尺,广一尺,厚七寸,每一条,四分九厘功。蜀柱,长四尺,广一尺,厚七寸,每一条,二分八厘功。夜叉木,长二丈四尺,广一尺五寸,厚一尺,每一条,三功八分厘。永定柱,事造头口,每一条,五分功。檐门方,长二丈八尺,广二尺,厚一尺二寸,每一条,二功八分。散子木,每四百尺,一功。跳方,功同平作。凡成门道,所取用等名件造作功,五分中加一分为安勘、穿拢功。仓廒、库屋功限造作功:冲脊柱,每一条,三功五分。大角梁,每一条,一功一分。椽,共长三百六十尺;大连檐,共长五十尺;小连檐,共长两百尺;飞子,每四十枚;白版,每广一尺,长一百尺;横抹,共长三百尺;搏风版,共长六十尺;右(上)各一功。下檐柱,每一条,八分功。子角梁,每一条,五分功。续角梁,每一条,三分功。壁版柱,每一条,二分五厘功。札牵,每一条,二分功。矮柱,每一枚;壁版,每一片;右(上)各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一分二厘功。脊串,每一条;蜀柱,每一枚;生头,每一条;脚版,每一片;右(上)各一分功。额,每一片,八厘功。替木,每一枚;叉手,每一片;右(上)各五厘功。长行散屋功限造作功:椽,共长三百六十尺;连檐,长二百尺;搏风版,长八十尺;右(上)各一功。驼峰,每一作,四分功。札牵,每一条,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生头木,每一条;脊串,每一条;蜀柱,每一条;右(上)各一分功。额,每一条,九厘功。替木,每一枚,八厘功。叉手,每一片;右(上)各五厘功。右(上)若枓口跳以上,其名件各一本法。跳舍行墙功限造作功柱,每一条,一分功。椽,共长四百尺;连檐,共长三百五十尺;右(上)各一功。跳子,每一枚,一分五厘功。替木,每一枚,四厘功。望火楼功限望火楼一坐,四柱,各高三十尺;上方五尺,下方一丈一尺。造作功:柱,四条,共一十六功。榥,三十六条,共二功八分八厘。梯脚,二条,共六分功。蜀柱,二枚;搏风版,二片;右(上)各共二厘功。角柱,四条;厦瓦版,二十片;右(上)各共八分功。护缝,二十二条,共贰二分二厘功。压脊,一条,一分二厘功。坐版,六片,共三分六厘功。右(上)以上穿凿,共四分四功八厘。营屋功限造作功:四椽下缘柱,每一条,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右(上)各一分功。搏风版,每共广一尺,长一丈,九厘功。蜀柱,每一条;额,每一片;右(上)各八厘功。牵,每一条,七厘功。串脊,每一条,五厘功。连椽,每长一丈五尺;替木,每一只;右(上)各四厘功。叉手,每一片,二厘五毫功。椽,每一条,一厘功。右(上)以钉椽,结里,每一椽四分功。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拆修铺作舍屋,每一椽:揭箔番翻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分功。连瓦挑拔,推荐柱木,七分功。重别结里飞檐,每一丈,四分功。荐拔、抽换柱等功限荐拔抽换殿宇、楼阁等柱之类,每一条,殿宇、楼阁:平柱:有副阶者,一十功。无副阶者,六功。副阶平柱,四功。角柱,比平柱每一功加五分功。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

  诸作料例一

  石作蜡面,每长一丈,广一尺:黄蜡,五钱;木炭,三斤;细墨,五钱。安砌,每长三尺,广二尺,矿石灰五斤。每段:熟铁鼓卯,二枚;铁叶,每铺石二重,隔一尺用一段。灌鼓卯缝,每一枚,用白锡三斤。

  大木作用方木:大料模方,长六十尺至八十尺,广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厚二尺五寸至二尺,充十二架椽至八架椽。广厚方,长六十尺至五十尺,广三尺至二尺,厚二尺至一尺八寸,充八架椽袱并檐袱、绰幕、大檐头。长方,长四十尺至三十尺,广二尺至一尺五寸,厚一尺五寸至一尺二寸充出跳六架椽至四架椽袱。松方长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广二尺至一尺四寸,厚一尺二寸至九寸,充四架椽至三椽袱、大角梁、檐额、压槽方、高一丈五尺以上版门及裹袱版、佛道帐所用枓槽、压厦版。朴柱,长三十尺,径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充五间八架椽以上殿柱。松柱,长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径二尺至一尺五寸,就料剪裁,充七间八架椽以上殿副阶柱或五间、三间八架椽至六架椽殿身柱,或七间至三间八架椽至六架椽厅堂柱。就全条料又剪裁解割用下项:小松方,长二丈五尺至二丈二尺,每广一尺三寸至一尺二寸,厚九寸至八寸;常使方,长二丈七尺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八寸,厚七寸至四寸;官样方,长二丈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九寸,厚七寸至四寸;截头方,长二丈至一丈八尺,广一尺三寸至一尺一寸,厚八寸至六寸;材子方,长一丈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一尺,厚八寸至六寸;方八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广一尺一寸至九寸,厚六寸至九寸;长使方八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广八寸至六寸,厚五寸至四寸;方八子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二尺,广七寸至五寸,厚五寸至四寸。

  竹作色额等第:上等:漏三,长二丈,径二寸一分,漏二,长一丈九尺,径一寸九分,漏一,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七分。中等:大竿条,长一丈六尺,径一寸五分;次竿条,长一丈五尺,径一寸三分,头竹,长丈二尺,径一寸二分;次头竹,长一丈一尺,径一寸。下等:笪竹,长一丈,径八分;大管,径九尺,径六分;小管,长八尺,径四分。织雀眼网,以径一寸二分竹:混青造,六条。混青迭四造,一十九条;青白造,一十三条。每方一丈:打笆,以径一寸三分竹为率,用竹三十条造。编道,以径一寸五分竹为率,用二十三条造。竹栅,一径八分竹一百八十三条造。

  夹截:中箔,五领;径一寸二分竹,十一条。搭盖凉棚,每方一丈二尺:中箔,三领半;径一寸三分竹,四十八条;

  瓦作用纯石灰:大当沟,每二枚,七斤八两。线道,每一尺,两壁共二斤。条子瓦,每一尺,两壁共一斤。泥脊白道,每长一丈,一斤四两。用墨煤染脊,每层,长一丈,四钱。用泥垒脊,九层为率,每长一丈。燕颔或牙子版,每合角处,用铁叶一段。安卓:鸱尾,每一只:铁脚子,四枚,各长五寸;铁束,一枚,长八寸;抢铁,三十二片,长视身三分之一;拒鹊子,二十四枚,各长五寸。安拒鹊等石灰,八斤;墨煤,四两;鞠,六道,各长一尺;柏桩,二条,长视高,径三寸五分。龙尾:铁索,二条;一条长视高一倍,外加三尺;一条长四尺。火珠,每一坐:柏桩,一条,长八尺;石灰,一十五斤;墨煤,三两;兽头,每一只:铁钩,一条;滴当子,每一枚:石灰,五两,嫔伽,每一只:石灰,三斤八两,蹲兽,每一只:石灰,二斤,石灰,每三十斤,用麻捣一斤。出光琉离璃瓦,每方一丈,长使用麻,八两。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

  诸作料例二

  泥作每方一丈:红石灰:石灰,三十斤;赤土,二十三斤;土朱,一十斤;黄石灰:石灰,四十七斤四两;黄土,一十五斤十二两。青石灰:石灰,三十二斤四两;软石炭,三十二斤四两。白石灰:石灰六十三斤。破灰:石灰,二十斤;白蔑土,一担半;细泥:土,三担。麤泥:土,七担。砂泥画壁:沙土、胶土、白蔑土,各半担。麻捣,九斤;麤麻,一斤;径一寸三分竹,三条。垒石山:石灰,四十五斤;麤墨,三斤。泥假山:长一尺二寸,广六寸,厚二寸砖,三十口;柴,五十斤;径一寸七分直竹,一条;常使麻皮,二斤;中箔,一领;石灰,九十斤;麤墨,九斤;胶土,十一担。壁隐假山:石灰,三十斤;麤墨,三斤。盆山,每方五尺:石灰,三十斤;麤墨,二斤。每坐坐甑:生铁版,二片,各长一尺七寸,广二寸,厚五分。坯,四十八口。矿石灰,七斤。茶鑢子:燎杖,八条,各长八寸,方三分。坯,二十口。垒坯墙:用坯每 一千口,径一寸三分竹,三条。闇柱每一条,中箔,一领。石灰,每一十五斤,用麻捣一斤。泥篮,每六椽屋间,三枚。彩画作应刷染木植,每面方一尺,使用下项:定粉,五钱三分;墨煤,二钱二分八厘五毫;土珠,一钱七分四厘四毫;白土,八钱;土黄,二钱二分六厘;黄丹,四钱四分;雌黄,六钱四分;合青华,四钱四分四厘;合深青,四钱;合珠,五钱;生大青,七钱;生二绿,六钱;常使紫粉,五钱四分;藤黄,三钱;槐华,二钱六分;中绵胭脂,四片,描画细墨,一分;熟桐油,一钱六分。应合颜色,每斤,各使下项:合色:绿华:定粉,一十三两;青黛,三两;槐华,一两;白矾,一钱。朱:黄丹,一十两;常使紫粉,六两。绿:雌黄,八两;淀,八两;红粉:心紫朱红,四两;定粉,一十二两。紫檀:常使紫粉,一十五两;细墨,五钱。草色:绿华:淀,一十二两;定粉,四两;槐华,一两;白矾,一钱。

  绿:淀,一十四两;石灰,二两;槐华,二两;白矾,二钱。红粉:黄丹,八两;定粉,八两;土朱,八钱。应使金箔,每面方一尺,使衬粉四两,颗块土朱一钱。每粉三十斤,仍用生白绢一尺,木炭一十斤,应煎合桐油,每一斤:松脂、定粉、黄丹、各四钱;木札,二斤。应使桐油,每一斤,用乱丝四钱。砖作应铺垒、安砌,皆随高、广,只定合用砖等第,以积尺计之。若阶积、慢道之类,并二或并三砌,应用尺三条砖,细垒者,里壁麤砖八行填后。并随圜用砖;每广二寸,计一口;覆背卷准此。其缴背,每广六寸,用一口。应安砌所须矿灰,以方一尺五寸砖,用一十三两。应以煤刷基阶之类,每方一百尺,用八两。应以灰刷砖墙之类,每方一百尺,用一十五斤。’应以煤墨刷基阶之类,每方一百尺,并灰刷砖墙之类,计灰一百五十斤,应以甃垒井所用之盘版,长随径,每一片:常使麻皮,一斤;径一寸五分竹,二条。窑作烧造用芟草:砖,每一十口: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诸作用钉料例 诸作用胶料例

  诸作用钉料例用钉料例大木作:椽钉,加长椽钉五分。角梁钉,加长材厚一倍。飞子钉,长随材厚。大、小连椽钉,长随飞子之厚。白版钉,长加版厚一倍。搏风版钉,长加版厚两倍。横抹版钉,长加版厚五分。小木作: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如厚三寸以上者,或用签钉者,其长加厚七分。雕木作: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厚如二寸以上者,长加厚五分,至五寸止。竹作:压笆钉,长四寸。雀眼网钉,长二寸。泥作:沙壁内麻华钉,长五寸。砖作:井盘版钉,长三寸。用钉数:大木作:连椽,随飞子椽头,每一条,大角梁,每一条;托抟,每一条;生头,每一尺长;搏风版,每长一尺五寸;横抹,每长二尺;右(上)个一枚。飞子,每一枚;遮椽版,每长三尺,双使;白版,每方一尺;抟、枓,每一只;隔减,每一出入角;右(上)个两枚。椽,每一条;平闇版,每一片;柱踬,每一只;右(上)个四枚。小木作:门道立,每一条;乌头门上如意牙头,每长五寸;钩窗槛面搏,每长七寸;乌头门并格子签子桯,每长一尺;破子窗签子桯,每长一尺五寸;澡井背版,每广二寸,两边个各用;帐上明金版,每广四寸;随楅签门版,每广五寸;帐上山华蕉叶,每广八寸;帐上作面版,随榥每广一尺;铺作,每枓一只;帐并经藏车槽等涩,子涩,腰华版,每瓣;右(上)各一枚。乌头门抢柱,每一条;护缝,每长一尺;右(上)各二枚。七尺以下福门,每一条;露离上屋版,随山子版,每一缝;右(上)各二枚七尺至一丈九尺福门,每一条,四枚。二丈以上福门,每一条,五枚。帐上腰檐鼓作,山华蕉叶枓槽版,每一间;右(上)各六枚。雕木作:宝床,每长五寸;云盆,美每长五寸;右(上)各一枚。角神安脚,每一只;打作神,每一身;华版,每一片;虚柱,每一条钉卯;右(上)各二枚。混做真人、童子之类,高二尺以上,每一身;柱头、人物之类,径四寸上,每一件;宝藏神臂膊,每一只;鹤子腿,每一只;龙、凤之类,接搭造,每一缝;应贴络,每一件;椽头盘子,径六寸至一尺,右(上)各三枚。竹作:雀眼纲帖,每长二尺,一枚。压竹笆,每方一丈,三枚。瓦作:滴当子嫔伽,每一只;燕颔或牙子版,每二尺;右(上)各一枚。月版,每段,每广八寸,二枚。套兽,每一只,三枚。泥作:沙泥画壁披麻,每方一丈,五枚。造泥假山,每方一丈,三十枚。砖作:井盘版,每一片,三枚。

  通用钉料例每一枚:葱台头钉,长一尺二寸,盖下方五分,重一十一两;长一尺一寸,盖下方四分八厘,重一十两一分,长一尺,盖下方四分六厘,重八两五钱。猴头钉,长九寸,盖下方四分,重五两三钱;长八寸,盖下方三分八厘,重四两八钱。卷盖钉,长七寸,盖下方三分五厘,重三两;长六寸,盖下方三分,重二两;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五厘,重一两四钱;长四寸,盖下方二分,重七钱。圆盖钉,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三厘,重一两二钱;长三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八厘,重六钱五分;长三寸,盖下方一分六厘,重三分五钱。拐盖钉,长二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四厘,重二分二钱五厘;长二寸,盖下方一分二厘,重一钱五分;长一寸三分,盖下方一分,重一干;长一寸,盖下方八厘,重五分。葱台长钉,长一尺,头长四寸,脚长六寸,重三两六钱;长八寸,头长三寸,脚长五寸,重二两三钱五分;长六寸,头长二寸,脚长四寸,重一两一钱。两入钉,长五寸,中心方二分二厘,重六钱七分;长四寸,中心方二分,重四钱三分;长三寸,中心方一分八厘,重二钱七分;长二寸,中心方一分五厘,重一钱二分;长一寸五分,中心方一分,重八分。卷叶钉,长八分,重一分,每一百枚重一两。

  诸作用胶料例小木作:每方一尺:缝,二两。

  卯,一两五钱。瓦作:应使墨煤,每一斤用一两。泥作:应使煤墨,每一十一两用七钱。彩画作:应使颜色每一斤,用下项:土朱,七两;黄丹,五两;墨煤,四两;雌黄,三两;石灰,二两;合色:朱;绿;右(上)各四两。绿华,二两五钱。红粉;紫檀;右(上)各二两。草色:绿,四两。深绿,三两。绿华,红粉;右(上)各二两五钱。榇金粉,三两。煎合桐油,每一金用四钱。砖作:应用墨煤,每一斤,用八两。诸作等第石作:镌刻混作剔地起突及压地隐起华或平钑华。右上(为)上等。柱础,素覆盆;地面;碑身;水槽,右(上)为中等。钩阑下螭子石;右(上)为下等。大木作:铺作枓栱;绞割展拽地架。右(上)为上等。料口跳所用料栱。右(上)为中等。小木作:

  版门、牙、缝、透栓、垒肘造;格子门;球文格子眼;桯,出线造;斗八藻井;插子;棂子,海石榴头,其身,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以上造;串,瓣内单混、出线以上造;重台钩阑;牌带贴络雕华;佛、道帐。右(上)为上等。乌头门;破子窗;格子门:格子,方绞眼,平出线或不出线造;桯,方直、破瓣、撺尖;栱眼壁版;照壁版,合版造;擗帘竿,六混以上造;叉子:棂子,云头、方直出心线或出边线,压白造;串,侧面出心线或压白造;单钩阑,撮顶蜀柱、云栱造。右(上)为中上等。版门,直缝造;截间版帐;版引檐;擗帘竿,通混、迫瓣造;叉子:棂子,挑瓣云头或方直笏头造;串,破瓣造;单钩阑,枓子蜀柱、蜻蜓头造。右(上)为下等。凡安卓,上等门、窗为中等,中等以下并为下等。其门并版壁、格子,以方一丈为率,于计定造作功限内,以加工二分作下等。以六尺为率,于计定功限内,以五分功作下等功。雕木作:混作:角神;华牌,浮动神仙、飞仙、升龙、飞凤之类;柱头,或带仰覆莲荷,台坐造龙、凤、狮子之类;帐上盘柱龙;半混:雕插及贴络写生牡丹华、龙、凤、狮子之类;牌头华版;椽头盘子,龙、凤、或写生华;槛面、云栱,剔地起突,二卷或一卷造;华版:海石榴或尖叶牡丹,或写生,或宝相,或莲荷;剔地起突,卷搭造;透突洼叶间龙、凤、狮子、化生之类;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龙凤、狮子、化生之类。右(上)为上等。混作帐上鸱尾;半混:贴络鸳鸯、羊、鹿之类;槛面、云栱、洼叶平雕;垂鱼、惹草,间云、鹤之类;华版,透突洼叶平雕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平雕或剔地间鸳鸯、羊、鹿之类。右(上)为中等。半混:贴络香草、山子、云霞;槛面:云栱,实云头;万字、钩片,剔地;叉子,云头或双云头;团窠莲华;球文格子,挑白。右(上)为下等。玄作:宝床上所用明件:右(上)为上等。宝柱:火柱:右(上)为中等。栌枓;门盘浮沤。右(上)为下等。竹作:织雀眼网,间龙、凤、人物或华样。右(上)为中等。织麤簟,织素雀眼网;织笆,右(上)为下等。瓦作:安卓鸱、兽事件;抹栈、笆、箔。右(上)为下等。泥作:用红灰;沙泥画壁;垒假山。右(上)为上等。用破灰泥;垒坯墙。右(上)为中等。细泥;织造泥篮。右(上)为下等。彩画作:五采装饰;青绿碾玉。右(上)为上等。青绿棱间;解绿赤、白及结华;柱头,丹粉赤白;刷门、窗。右(上)为下等。砖作:镌华;垒砌象眼、踏道。右(上)为上等。垒砌平阶、地面之类;窑作:鸱、兽;火珠。右(上)为上等。瓦坯:造琉璃瓦之类;烧变砖、瓦之类。右(上)为中等。砖坯;装窑。右(上)为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