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纸·蝉翼衣·青瓷釉

强大的秦汉帝国阔步向前,手工产业同样乘风满帆,一派兴旺。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侯纸的诞生

纸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到现今为止,人类使用过许许多多的书写材料,然而没有一种能与纸相媲美。

发明纸的,正是中华民族。

从60?0年前起,通过考古发掘,不断地发现西汉初期(公元前1?世纪)的早期纸张,表明了纸的发明就在这个时期。但这时的纸张制造技术还很原始,纸张质量相当粗糙,绝大多数不能作为书写的材料。到了汉宣帝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细腻的纸张,能够略用于书写。显示出当时造纸技术的进步是相当迅速的。

到东汉时期,出了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家棗蔡伦,为造纸术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人,在明帝、章帝、和帝时期做宦官。和帝时期,升任为尚方令,这是一个掌管宫廷作坊的职务,从而有机会触及造纸行业,改革造纸工艺。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当蔡伦把新制的纸张献上的时候,受到了汉和帝的称赞。从此,他革新的造纸技术,奠定了整个传统的造纸事业。蔡伦因此被封为龙亭侯(龙亭在今陕西洋县),他监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据文献记载与现代科学的分析推测,蔡伦对造纸技术的革新,大致有这样几点:

1.在原料上,采用了破布、破网等物质,既有利于提高纸张的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采用树皮作为原料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既为古代造纸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原料途径,也开了现代木浆造纸之先河。

2.对原料的处理可能已经有了加入石灰浆升温促烂与蒸煮等工艺,使得植物纤维的分解更为细腻。

如果确是这样的话,传统的造纸工艺也就从此奠定了。

书写纸产生以后,其他的书写材料迅速地被排挤掉。人类有了纸,有了书,人类文明的发展犹如插上了翅膀。

中华民族发明的造纸术,汉代以后传到了邻国,继而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马王堆的“蝉翼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相当丰富,共有二百多件。

在这二百多件的纺织品中,有一件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织物,展开后却发现它居然薄如蝉翼,轻似烟雾。这件长达160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的衣服,居然只有48克(或说为49克)。

这件被称为“素纱蝉衣”的织物,使得现代的织造专家们技痒难耐,决心要与之一比高下。国内一些拥有高级工艺师与技术设备的丝绸研究所曾作过试制,可到如今为止,没有一家能达到这么轻的分量,更不要说超过它。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素纱蝉衣”历经二千多年可能会有一些自然的损耗而减轻了分量,我们也相信现代科学技术一定能制造出分量更轻的织物来。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素纱蝉衣”作为二千多年前的产物而能达到如此高度,真是一个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记录。

马王堆织物的精彩,当然不止是“素纱蝉衣”一种。如有一件绀地红矩纹起毛绵,属于重经提花起毛织物,而以往人们还认为元明时代的漳绒、织金绒、天鹅绒等起绒织物的技法是从国外传入的。现在,人们得知这不仅是我国固有的技法,甚至国外的技法说不定也是由我国传去的。

马王堆的织物是精彩绝伦的,马王堆的织物可以说是代表了西汉初年的最高水平,它将永远记载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三、成熟瓷器的诞生

瓷器之国的成熟瓷器,在东汉时期诞生了!

从商代开始出现原始瓷器到东汉中晚期出现成熟瓷器,跨越了一千五百多年之久,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瓷器,在技术上要有两大进步。一是原料的处理必须更洁净、细腻,二是烧成温度与烧成技术有更大的提高。

考古发现的东汉瓷器与窑址已经有数十例之多,可以见到当时的瓷器已经近同于现代瓷器的技术指数,特别是越窑所出的一件瓷器,烧成的温度已达1310℃,胎中显示气孔率为0.26%,吸水率为0.28%,胎体致密坚硬,有微透光性,叩击时有金属声,与现代瓷器十分地近同。

以往,人们根据潘岳(公元247?00)《笙赋》“倾缥瓷以酌酃”一语推断瓷器产生于魏晋时期,现在有了大量的实物证明,可把瓷器产生推前到东汉的中晚时期,而且大江南北都有,量多质好。

东汉时期的成熟瓷器,主要是青瓷,有少量的黑瓷。青瓷与黑瓷,都是以铁为色剂,含量在3%以下的是青瓷,在4~9%以上的是黑瓷。青瓷的质量高于黑瓷。

东汉的瓷窑以越窑为最,越窑分布于浙江的上虞、慈溪与余姚、宁波、鄞县、永嘉等处,又以慈溪上林湖最为重要。上林湖越窑,是唐五代时“贡窑”与“秘色窑”的所在地。

东汉的窑炉,是以蜿蜒的“龙窑”为主,“龙窑”亦称“蛇窑”或“蜈蚣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能够烧到1200℃以上。

在釉彩上,汉代出现了铅釉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

铅釉料是一种低温釉,大约在700℃左右就开始熔化,流动性强。内含铜、铁等成分的着色剂。后来著名的唐三彩,就是由这时的铅釉发展而成的。

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汉代是一个里程碑的时期。特别是成熟瓷器的正式涌现,开创了瓷器生产的全新时代,将书写出更为灿烂的瓷器文化。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