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崇尚文明和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中国学位的名称也由来已久。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名称在我国起源很早,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成为现在我国实行的学位名称。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周礼•春官》记载:“诏及撤,帅学士而歌撤。”《史记•儒林传序》记载:“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人。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在《仪论》注中说:“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南北朝以后,学士是指司文学撰述的官员。唐代翰林学士是文学侍从之臣。明代翰林院士、翰林侍读、侍讲学士是词臣的荣衔。明朝末年设有典礼院,亦置学士。学士现在专指文人学者。作为学位,大学本科毕业时,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授予,属于第一级学位。

硕士,名称最早起源于五代,《五代史》记载:“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宋代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硕士,在古代是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硕士作为学位,大学毕业生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学习二至三年,成绩合格,论文通过者,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授予,属于第二级学位。

博士,此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议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古代博士是一种官职,是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人。古代的博士大体有三种职责:一是侍奉朝廷,备皇帝顾问,参与朝政。二是负责保管朝廷的文献档案,从事编撰著述。三是传授学问,培养人才。博士是我国现行的第三级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学习和研究三年,成绩合格,论文通过者,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授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