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楊洪子俊 從子能 信 石亨從子彪 從孫後 郭登 朱謙子永 孫暉等 孫鏜趙勝 范廣
楊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為漢中百戶。父璟,戰死靈璧。洪嗣職,調開平。善騎射,遇敵輒身先突陣。初,從成祖北征,至斡難河,獲人馬而還。帝曰:「將才也。」令識其名,進千戶。宣德四年命以精騎二百,專巡徼塞上。繼命城西猫兒峪,留兵戍之。敗寇於紅山。
英宗立,尚書王驥言邊軍怯弱,由訓練無人,因言洪能。詔加洪遊擊將軍。洪所部才五百,詔選開平、獨石騎兵益之,再進都指揮僉事。時先朝宿將已盡,洪後起,以敢戰著名。為人機變敏捷,善出奇搗虛,未嘗小挫。雖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毀之者,輒為曲護,洪以是得展其才。
尚書魏源督邊事,指揮杜衡、部卒李全皆訐奏洪罪。帝從源言,謫衡廣西,執全付洪自治。尋命洪副都督僉事李謙守赤城、獨石。謙老而怯,故與洪左。洪每調軍,謙輒陰沮之。洪嘗勵將士殺敵,謙笑曰:「敵可盡乎?徒殺吾人耳。」御史張鵬劾罷謙,因命洪代,洪益自奮。朝廷亦厚待之,每奏捷,功雖微必叙。
洪初敗兀良哈兵,執其部長朶欒帖木兒。既代謙任,復敗其兵於西涼亭。帝賜敕嘉獎。又敕宣大總兵官譚廣等曰:「此即前寇延綏,為指揮王禎所敗者,去若軍甚邇,顧不能撲滅,若視洪等媿不?」
三年春,擊寇於伯顏山。洪馬蹶傷足,戰益力,擒其部長也陵台等四人。追至寶昌州,又擒阿台答剌花等五人。寇大敗,遁去。璽書慰勞,遣醫視,進都指揮同知,賜銀幣。尋以譚廣老,命充右參將佐之。洪建議加築開平城,拓龍門所,自獨石至潮河川,增置堠臺六十。尋進都指揮使。與兀良哈兵戰三岔口,又嘗追寇至亦把禿河。再遷都督同知。九年,兀良哈寇延綏,洪與內臣韓政等出大同,至黑山迤北,邀破之克列蘇。進左都督,軍士蒙賞者九千九百餘人。洪嘗請給旗牌,不許,乃自製小羽箭、木牌,令軍中。有司論其專擅,帝不問。
十二年充總兵官,代郭玹鎮宣府。自宣德以來,迤北未嘗大舉入寇,惟朶顏三衞衆乘間擾邊,多不過百騎,或數十騎。他將率巽愞,洪獨以敢戰至大將。諸部亦憚之,稱為「楊王」。瓦剌可汗脫脫不花、太師也先皆嘗致書於洪,並遺之馬。洪聞於朝,敕令受之而報以禮。嗣後數有贈遺,帝方倚任洪,不責也。帝既北狩,道宣府,也先傳帝命趣開門。城上人對曰:「所守者主上城池。天已暮,門不敢開。且洪已他往。」也先乃擁帝去。
景帝監國,論前後功,封昌平伯。也先復令帝為書遺洪,洪封上之。時景帝已即位,馳使報洪:「上皇書,偽也。自今雖真書,毋受。」於是洪一意堅守。也先逼京師,急詔洪將兵二萬入衞。比至,寇已退。敕洪與孫鏜、范廣等追擊餘寇,至霸州破之,獲阿歸等四十八人,還所掠人畜萬計。及關,寇返鬬,殺官軍數百人,洪子俊幾為所及。寇去,以功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