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头歌

[唐代] 李贺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

下阶自折樱桃花。

译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向下展开更多

注释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绡帐:丝织的床帐。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井上汲水木。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芙蓉:借指美人。

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临镜:对镜。

香丝:指发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簪:插定发髻。

烂漫:形容光彩四射。娇慵:柔弱倦怠貌。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婑鬌:形容发髻美好。欹: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背人:避开别人。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向下展开更多

赏析

  李贺以其秾丽的笔触写过一些堪称“艳诗”的诗,如《洛姝真珠》、《恼公》、《夜饮朝眠曲》、《河阳歌》、《花游曲》、《石城晓》、《夜来乐》等等。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是倡家者流,浓艳之外,略带几分轻佻;另一些是贵妇或名门闺秀,虽然俊俏,但贪图享乐,贵族气相当浓郁。这首诗属于后者,它咏歌的“美人”娇嗔慷懒,却颇有风韵,显得楚楚动人。诗人选择的题材不是美人整个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状况,而是其中的一个片断——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梳头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于美人,却是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因为头发(包括发式)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征的方面,梳理头发,关系到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美丽的姿色和迷人的风韵。李贺巧妙地选取美人梳头时的情状,以表现她的整体美。

  诗分三个部分,开头四句写梳头前的情状:“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西施代指所写美人。此时天色已明,而她还躺在薄薄的罗帐里周游梦乡哩。句中的“晓”字点明时间,晓而未起,见出其“娇慵”。而“寒”字除标明节令是早春外,还暗示她是孤眠。孤枕寒衾,已是无耐,况值春天,尤其难堪。此处透露了“恼”的直接原因。“香鬟”句是梳头的伏笔。睡在床上的她,鬟髻不整,欲坠未坠,散发阵阵清香,就像悬浮在水中的檀香木。此刻有人从井中汲水,那咿咿哑哑的辘轳声传来,把美人惊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容光焕发,恰似出水芙蓉。

  中间八句正面写梳头。梳头要临镜,不然就无法审视自己。这位美人下得床来,首先打开饰着双鸾,像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镜,然后解开鬟髻,让头发自然地披散下来。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浓密如云、纤细如丝的长发,仍然拖至地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玉钗从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没有声响。“无声腻”为“腻无声”之倒装,“腻”指长发柔细而滑,是“无声”的缘由。接着动手梳理,把像乌鸦羽毛那样黑中带碧的长发盘结起来,恢复鬟髻的原择。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可见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她显得既娇美又疲惫:“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功。”这略带夸张的笔墨,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明代的评家丘象升、姚佺激赏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恼、娇、慵”发表见解说:“三者美人之恒态也。”姚对美人梳头后显得“无气力”作了这样的分析:“虽缘鬟多,亦缘恼,亦缘娇,亦缘慵也。”二人所论极是。“金屋藏阿娇”,阿娇之所以“娇”,就因生活在“金屋”里,锦衣玉食,给宠坏了。娇惯了就喜爱生气,养成了懒散的习性。总而言之,这位美人身上有着浓烈的贵族气。贵族气固然不好,但美貌的少女或少妇带点娇嗔,却也别有风致。其中或者含有美的价值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传导,使观赏者于美感快感之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真正的美理应受到永恒的尊重。

  末四句写梳头完毕后的身姿步态:发式秀美大方,无论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婑(此字应为‘髟’下加‘委’)鬌”,音wǒduǒ,头发美好的样子。此处,头发梳成后的状貌只一笔带过。接着描述她如何曳动云裾,缓缓走下台阶。“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大雁行于沙地,显得匀缓从容。然后默默起走向庭院,采摘繁英如雪的樱桃树枝。诗歌结尾与杜甫的《佳人》颇有相似之处。凡是美人都有天生的丽质,这样的“丽质”会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不过杜甫写的是落拓的佳人,她摘花、采柏的风姿尽管高雅,却带有清苦的况味;李贺笔下的这位美人的身姿步态则搀有优美与傲慢。这些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属于“后天”。

  这首诗主要表述行动过程,按照通常写法,当以赋笔为主,诗人却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全诗十六句,句句是画,或者说句句有画,即是像“背人不语向何处”也是一幅无声的画。这位美人的气质、情绪和心性,通过“不语”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572页

西施晓梦绡(xiāo)帐寒,香鬟(huán)堕髻(jì)半沉檀(tán)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绡帐:丝织的床帐。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lù)(lu)(yī)(yā)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辘轳:井上汲水木。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芙蓉:借指美人。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临镜:对镜。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nì)
香丝:指发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zān)不得。
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簪:插定发髻。

春风烂漫恼娇慵(yōng),十八鬟多无气力。
烂漫:形容光彩四射。娇慵:柔弱倦怠貌。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妆成婑(wǒ)(duǒ)(qī)不斜,云裾(jū)数步踏雁沙。
婑鬌:形容发髻美好。欹: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bèi)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背人:避开别人。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