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注释
鲁客:指范山人。鲁客抱白鹤: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杳:远。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赏析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参考资料:
鲁客抱白鹤(hè),别余往泰山。
鲁客:指范山人。鲁客抱白鹤: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杳:远。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pān)。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古风其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一本此十句作一首)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一本此八句作一首)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莱一作山)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
寄上吴王其三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赠崔秋浦其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飞龙引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後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