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
借问:请问,打听。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赏析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参考资料:
借问剡(shàn)中道,东南指越乡。
借问:请问,打听。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jī)长。
广陵:今江苏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辞君向天姥(mǔ),拂石卧秋霜。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留别广陵诸公 / 留别邯郸故人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越女词五首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古风 其十九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