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长征即将开始之际战事非常危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达到高峰。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执行王明的“左”倾军事路线,红军和根据地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1934年4月底,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并继续向前推进。南方战线,国民党投入重兵,向寻乌、安远、重石、清溪、筠门岭等地区进攻,企图打开中央根据地的南大门,夺取瑞金。经过数月的鏖战,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毛泽东却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剥夺了兵权,加上身体欠佳,心情十分苦闷。
1931年10月26日,红军解放了会昌,中共粤赣省委、省政府就设在会昌城外五六里处的小镇文武坝。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毛泽东与会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亲率红军,在会昌战斗过。
毛泽东名义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博古仍觉得他碍事,建议他去上海休养。李德则提议他去莫斯科休养。毛泽东当然明白博古和李德的用意,便说:“我不去,我不离开苏区,不离开中国。我身体还可以,就到粤赣省去休息吧!”
1934年4月下旬,经过周恩来同意,毛泽东带了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3个巡视员,离开瑞金到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两人促膝长谈。毛泽东喟然长叹,说:“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3次开除中委和8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毛泽东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又名岚山岭)。毛泽东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他的心情虽然苦闷,但并不消沉。诗人豪迈地宣称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所看到的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而远望南粤,“更加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白,更加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词的劈头第一句“东方欲晓”,很见气势。根据毛泽东的理论,“诗要用形象思维”,所以这里的“东方”并非实指方位,而是借代位处东方的中国。“欲”,希望。“晓”,天亮。希望天亮,意即中国要想革命胜利,下面的话没有在字面上表达出来,却因一“欲”字导向了采用什么方法。然而此时“左”倾冒险主义者所采用的却是先搬苏联的革命经验,且以老大自居,排斥了毛泽东所创导的中国革命路线,所以<var>九九藏书网</var>毛泽东讥讽他们:“莫道君行早。”
不错,这里的“君”,一说是毛泽东指自己的。1964年翻译毛泽东诗词的英译者曾问毛泽东,“君”指谁?毛泽东说是他自己天不亮就上山,山很高。但我以为毛泽东在这里只是解释他写此词时的背景。按照现代结构主义的理论,最多也只能说他以此意构成艺术成品。若将这两句直译为,“天快亮了,我一早上山,山上已有战士在训练”。实则实矣,只是于词则索然寡味!是以纵令如此,也还有待于上升为美学客体。当代现象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诺曼·英加顿认为:作品是一种纯粹的意图客体,然而它并不完全依赖主体而存在;相反,它是一种本体受外界支配的构成。这就是说,作品源于作者的意图,但它在两种受外界支配的领域内也有继续存在的基础:一种是在作者语句中现实化了的理想概念或表现内容,另一种是构成本文的真正的文字符号。(参阅诺曼·英加顿《文学艺术作品》)从真正的文字符号说,“君”在《中华大字典》中有二十三种解释,够多的了,但却没有一种是作“我”解释的。作为互证,就以作者用字的习惯而论,毛泽东在自己的有限诗词中,六<var>九九藏书网</var>处用到“君”字,也不少了,同样没有一处是指自己的。再从表现内容或实现化了的理想概念看,这已如上述,南线作战,分明表现了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而事实上又证明了毛泽东所坚持的路线是正确的。然而,正确的却受到了压制,在这种心境或者说隐意识的作用下,这个“君”字恰如他在1965年秋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那个“君”字,便具备了对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蔑视那样的韵味。它看似尊重对方,细味起来实含讽刺。这就是它自身显示出来的美学客体。赫士在《诠释的目的》一书中说过:“作品不过是提供意义的一个引线,而诠释者才是意义的创造者。”
“莫道”二字,是彻底否定之意。不要以为你成功得早,其实在这里完全没有用,这里是中国。所以诗人在否定了“君行早”的“左”倾冒险主义后,便紧接着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此时经过了会昌实践的对比检验、证实完全行之有效的方案:“踏遍青山。”“踏遍青山”就是毛泽东当时指导红二十二师的游击战:“要在敌人侧翼,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歼灭小股敌人。敌人做一路来,我们不打他的头,也不打他的身子,要打他的尾巴;敌人做几路来,就打他侧面的一路。”可以这样说,“踏遍青山”四个字,也就是毛泽东整个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赖毅在《毛委员教我们发动群众》中举了一个很有说明性的例子。他说毛泽东上井冈山不久,曾对大家说,过去这个井冈山上,有个土匪头子叫朱聋子,“军阀和反动政府围剿了他几十年,总是捉不到他。朱聋子说,他所以站得住脚,只有一条经验,就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现在我们要改他一句,叫:又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踏遍青山”不就是“打圈”最形象的表现吗?
“人未老”很有点自负的味道。《礼记》:“七十曰老。”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正值41岁的壮年,这个“人”自然不是指他自己。其实就连这个“老”也不是实用语的本义,而是延伸作“无用”解。毛泽东在这里是暗用了廉颇的典故的。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关于毛泽东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谈话的印象说:“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kbd>九九藏书</kbd>关心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事实上,毛泽东在这里是把南北两条战线作为对立面来写的,这“人”至少是代表了南方战线。他的这个自负,正是对“君”而言的:我们并非没有用,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这个问题,毛泽东在此后两年所总结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得够清楚的了。不过那是理性的论述,而这是“词”而已。所以他接着下了断语说:“风景”还是“这边独好”。“风景”也不是指自然风光,而是他当时亲自指导下已取得胜利的“南方战线”。
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具体说,都是写的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这是南方战线的蓝图,作为历史的回味。“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毛泽东之词,之所以不走婉约一派,是因为他的词也仍然是用来言志的,且一直都是用来表述革命之大志,因此在这里虽仅尝一脔,亦足以知一镬之味。这里会昌城外的“高峰”,直接东溟的“颠连”山势,战士喜指的“南粤”,所有“郁郁葱葱”之处,<q>九*九*藏*书*网</q>都莫不是上阕“青山”亦即毛泽东整个游击战略的写照,亦莫不是他开创新局面的“风景”的具体化。在毛泽东胸中,它是整个中国战场,岂止是“南方战线”而已。“战士指看南粤”,具体的我们可以读作这就是毛泽东已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突围之地。其实作为意象的载体,它比字面上的意义要大得多,它是具有战略性的、路线性的,而决不只是地域性的。下阕的“指看”与上阕的“好”遥相呼应。如果“好”作为一种战略的肯定,那么“战士指看”的欣喜之情,则表达了下层指战员们的由衷拥护。事实上,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没有战士的同心同德,要想取得解放全中国这么巨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颠(diān)连直接东溟(míng)。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