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注释
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荷:披着,背上。蓑: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蓬蒿:“茼蒿”的俗称。黄犊:小牛。
赏析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朝(zhāo)牧牛,牧牛下江曲。
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suō)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荷:披着,背上。蓑: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hāo)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
蓬蒿:“茼蒿”的俗称。黄犊:小牛。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岳阳别张祜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鹿鸣猿啸虽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巫峡洞庭千里馀,蛮陬水国何亲疏。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噓.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龙蛇纵在没泥涂,长衢却为驽骀设。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新钉张生一首诗,自馀吟著皆无味。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喜嘉客,辟前轩。天月净,水云昏。——颜真卿雁声苦,蟾影寒。闻裛浥,滴檀栾。——陆羽欢宴处,江湖间。——皇甫曾卷翠幕,吟嘉句。恨清光,留不住。——李崿高驾动,清角催。惜归去,重裴回。——皎然露欲晞,客将醉。犹宛转,照深意。——陆士修
五言重送横飞联句
春田草未齐,春水满长溪。——李崿出饯风初暖,攀光日渐西。——颜真卿归期江上远,别思月中迷。——皎然
五言玩初月重游联句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谿明。——张荐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李崿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颜真卿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