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注释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得:应该。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赏析
以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参考资料: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gāo)开。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得:应该。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泻清波一作:泛清波)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秋行圃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秋凉晚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