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注释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单:尝试着换上单衣。
怪来:惊疑。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作:起。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参考资料:
游子春衫(shān)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单:尝试着换上单衣。
怪来一夜蛙声歇(xiē),又作东风十日寒。
怪来:惊疑。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作:起。
特色专题
更多相关诗词
更多 >仲春
雨余寒气浅,园林作春媚。不知海棠花,新来著花未。
在杭日作
时乖事转拙,端居徒含情。不似阶前草,春来随意生。
山居
村翁习性不浮华,只种桑麻不种花。闻道野梅开欲遍,好山春色过山家。
再和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鱣先生嗟晚暮。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车下夺牛任客疑,水中见蟹从人怒。怨恩肯效儿女语,正直犹希鬼神护。平生事业在方册,将老精神弊泉布。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不令圣泽皆下沾,宁免吾皇尚西顾。上为朝廷广霖雨,下令郡邑清蒙雾。乘轺无术漫观风,分陕维贤倚行露。青天云雾昔曾披,绿水芙蓉今密附。郊坰小队连后乘,燕寝清香同妙炷。鸟雀难偕鸿鹄飞,驽骀暂逐骅骝鹜。自怜落落王平子,遇此汪汪黄叔度。但忧温诏趣公归,荫宇不容孤迹寓。
再和
珠玑百斛何人付,公有诗筒来不住。出尘秀句若霞摛,走笔豪篇逾响赴。吟字一字不知老,朝作千篇犹未暮。秋天鸿鹄翥浮云,平地骅骝驱熟路。分忧制节绵万里,余事文章兼七步。千军独扫人共惊,八面俱来我何惧,力扛九鼎更妥帖,胸蟠万卷森差互。千言未困见纵横,一点不加无谬误。音谐律吕凤凰鸣,势薄云天鹏鸟怒。流传应有贾客售,在处岂无神物护。公诗光焰千丈锦,我诗粗窘一尺布。公诗雄富百雉都,我诗穷陋三家聚。行经北海恍自失,出见西施羞反顾。残膏祗欲借邻光,余润有如蒙晓雾。君侯雅志和薰风,圣主恩光深湛露。事业终期白日悬,功名已见青云附。愿公归侍玉皇案,天香复与金童炷。愿公西取王母环,云车直指瑶池鹜。要当都俞庙堂上,岂久淹留井参度。顾我尘埃不足论,屈曲世间随所寓。
杂诗四首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