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

陈鸿寿 6篇作品 >>

陈鸿寿(1768~182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

人物生平

  陈鸿寿最初似乎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政治人物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对于他在朝廷为官的方面,我们了解得不甚多,只知他曾任江防同知和海防河务同知,还曾作宰溧阳,后又了解他还在赣榆任知县。在赣榆县(近山东的江苏海州地区)时曾“捕盐枭,筑桥梁”,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治理河道有方,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赣榆县志》记载:“陈鸿寿,浙江钱塘人,拔贡。清廉有惠政。先是大沙河壅塞水涨,轧溢没田庐,鸿寿之官即蠲金为倡,刻日疏 ,河以畅通,民无水患。书法宗董其昌,人至今珍之。” 陈鸿寿曾有过较长时期的政坛磨炼。据记载:“陈鸿寿……性爱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壹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事苦吟,自然朗畅。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暇与诸名士刻烛赋诗,群以为不可及。官溧阳知县,仿龚时两家法为茗器,撰铭词手镌之,一时有曼生壶之称。与苏家石并垂雅故也。”另据介绍,“陈鸿寿初以古学受知于阮芸台尚书,尚书抚浙时,与从弟云伯同在幕府,有二陈之称”,从此处可见他是以幕僚之身步入政坛的。

  聪明绝顶

  陈鸿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力很强,处理政务,起草文稿能“走檄飞草,百函立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曾跟随的浙江巡抚阮元(1764-1849),是提倡“学术自任”的经学大师,他曾编辑《经籍纂诂》,校刊《十三经注疏》,道光时官至体仁殿大学士。另外,与陈鸿寿同乡、同僚中不乏文坛高手。在这样一个文人气息浓重的官场,居然有“群以为不可及”的评价,从中足可看出陈鸿寿的横溢才气。另外一条关于陈鸿寿的记载对他的生平有更详细的综合描绘,嘉庆六年(1801)拔贡以后,他被“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关,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溧阳县。后河工江防同知,海防同知。道光二年以风疾卒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五。”

  陈鸿寿年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年(1822),寿五十五岁。嘉庆六年(1801)三十四岁拔贡以后步入政坛。但他的官运似乎并不“亨通”,只做到知县和海防河务同知等级别不太高的官职,最高的官职是江防同知和江南海防河务同知。有关他的任职情况,历来说法颇多,现在可肯定他未曾担任过宜兴知县而是出任溧阳知县,但任职时间说法不统一,不少人认为他在溧阳或宜兴只有一任即三年。《阳羡砂壶图考》等记载他担任宜兴知县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事。在溧阳地方上,至今还有他的当地只做过一任知县的说法。当然,他们知道嘉庆十六年时陈鸿寿就已在溧阳任知县,但不了解嘉庆十八年以后的事(有关这方面,后文还会论及)。在《溧阳县志》中,记录了不少嘉庆十七、十八年陈鸿寿任知县时的相关事宜。据清嘉庆十八年《溧阳县志.溧阳县知县》载:“陈鸿寿,字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辛酉拔贡,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到任。”因此可以确定陈鸿寿的到任时间为嘉庆十六年亦即1811年,此年他四十四岁。另外,有关陈鸿寿本人的文稿,多处在嘉庆《溧阳县志》中出现,如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他为县志所作序言和十七年(1812)八月所作《平陵书院碑记》等。

向下展开更多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

人物推荐

更多 >
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