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与守静——易、儒、道“静”论合说
作者:向世陵
“生生”是《周易》的精神,“守静”则是《老子》的宗旨,二者概念上有别,但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承载和体现这一联系最恰当的形式,就是人的生命。
生命二字,在字义上似乎提醒着我们,“命”是由“生”的燥动而来的。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世间。自此以往,“动”就伴随着他走完一生。既然他的一生都是在“生”,不生即死,故“动”与人的生命密不可分。但是,当我们详细审视整个的人生时,却也发现它与静有密切的联系。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生命不仅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这不仅仅是说生命的个体,天地万物总起来是一个大的生命。
(一)天地之心本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千年传唱,不知引起过多少文人墨客的追思遐想。但诗意之美,又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欣赏或审美的层面,从哲学的意义说,“静夜”之“思”带给我们的,是建立在“静”的意境之上的对“静”的价值的深层体验和追寻。
1、“静”的意境
“静”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向往和追求的终极的境界。静谧的情调是与哲人们生活的环境、哺育他们的土壤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就是“静”。人口依附于土地,不能随便迁移,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则是大自然阳光雨露恩赐的结果。农时也就是天时,不误农时,因地制宜,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地耕种和开发,是国民经济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它与游牧民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农作物都被统归于“植”物,“植,根生之属也” 。以根为生命之本者便属于植物。而根生属的基本特点就是静而不动,所以植物也就是“不动”物。家禽家畜之类虽属“动”物,但又都是食植物而生,并被圈养在农家的固定场所,故也可以看作为次级的“植”物。在如此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哲人,他们的思想没有理由不反映哺育他们的大地的呼声。李白虽然是一诗人,但他同样离不开生他养他的这一方水土。
在诗中,李白所以疑月光为霜,是因为时已至深秋,皎洁的月色很容易使人把它与霜降联系在一起。还在梁简文帝的《玄圃纳凉》诗中,就已经有“夜月似秋霜”之句。李白的诗,则是从秋霜月夜中提炼出“静”的境界。月静而日动,夜静而昼动,秋(冬)静而春(夏)动。在这里,日月与昼夜的语义实际上是同一的,它们都是阴阳二气的具体样态。阴与阳是讲实体、讲属性,而从活动和状态上讲,那就是动静。所以,说到底,动静与阴阳、日月、昼夜都是相互发明的,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而需要进一步
“生生”是《周易》的精神,“守静”则是《老子》的宗旨,二者概念上有别,但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承载和体现这一联系最恰当的形式,就是人的生命。
生命二字,在字义上似乎提醒着我们,“命”是由“生”的燥动而来的。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世间。自此以往,“动”就伴随着他走完一生。既然他的一生都是在“生”,不生即死,故“动”与人的生命密不可分。但是,当我们详细审视整个的人生时,却也发现它与静有密切的联系。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生命不仅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这不仅仅是说生命的个体,天地万物总起来是一个大的生命。
(一)天地之心本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千年传唱,不知引起过多少文人墨客的追思遐想。但诗意之美,又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欣赏或审美的层面,从哲学的意义说,“静夜”之“思”带给我们的,是建立在“静”的意境之上的对“静”的价值的深层体验和追寻。
1、“静”的意境
“静”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向往和追求的终极的境界。静谧的情调是与哲人们生活的环境、哺育他们的土壤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就是“静”。人口依附于土地,不能随便迁移,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则是大自然阳光雨露恩赐的结果。农时也就是天时,不误农时,因地制宜,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地耕种和开发,是国民经济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它与游牧民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农作物都被统归于“植”物,“植,根生之属也” 。以根为生命之本者便属于植物。而根生属的基本特点就是静而不动,所以植物也就是“不动”物。家禽家畜之类虽属“动”物,但又都是食植物而生,并被圈养在农家的固定场所,故也可以看作为次级的“植”物。在如此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哲人,他们的思想没有理由不反映哺育他们的大地的呼声。李白虽然是一诗人,但他同样离不开生他养他的这一方水土。
在诗中,李白所以疑月光为霜,是因为时已至深秋,皎洁的月色很容易使人把它与霜降联系在一起。还在梁简文帝的《玄圃纳凉》诗中,就已经有“夜月似秋霜”之句。李白的诗,则是从秋霜月夜中提炼出“静”的境界。月静而日动,夜静而昼动,秋(冬)静而春(夏)动。在这里,日月与昼夜的语义实际上是同一的,它们都是阴阳二气的具体样态。阴与阳是讲实体、讲属性,而从活动和状态上讲,那就是动静。所以,说到底,动静与阴阳、日月、昼夜都是相互发明的,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而需要进一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