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
    西齿

注释

(1)(wǎn):通“晚”。

(2)刍(chú)豢(huàn):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3)渐:沾染。

(4)眇(miào):通“妙”,精微,奥妙。

(5)山西:太行山以西。榖(ɡǔ):楮木。(lù):野麻。旄(máo):旄牛尾。

(6)山东:太行山以东。

(7)丹沙:朱砂。玳(dài)瑁(mào):一种海龟,其甲质地优良。玑(jī):不圆的珠子。

(8)龙门: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旃(zhān):通“毡”。

(9)大较:大略。

(10)征:寻求。

(11)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

(12)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匮(kuì):缺乏。

(13)潟(xì)卤(lǔ):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

(14)(qiǎnɡ):用绳索穿好的钱串。辐(fú):车辐。

(15)岱:泰山。

(16)管子:即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相。

(17)轻重:物价的高低。九府:周代掌管财物的九个官府。

(18)陪臣:春秋时期诸侯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为陪臣。

(19)威:指齐威王。宣:指齐宣王。

(20)熙熙:形容拥挤、热闹的样子。

(21)壤:通“攘”。

(22)千乘之主:指天子。万家之侯:指诸侯。

译文

《老子》上说:“到了治理的最高境界,邻国的百姓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也彼此听得到,老百姓都认为自己的饮食甘美,自己的服装漂亮,习惯于本地的风俗,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人与人之间到老死不相往来。”到了近世,如果还按照老子所说的去做,等于封闭百姓的耳目,就基本上行不通。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社会状况,我不了解。至于像《诗经》、《尚书》里所讲述的:自虞、夏以来,人们总是极力地使自己的耳目享受声色的美好,使自己能够尝遍各种牲畜肉类的味道,让自己的身体感到安逸舒适,而内心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样的风气深入民心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即使再挨家挨户地去讲解《老子》上面所说的高妙理论,也终究是不能改变的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民意,其次就是用利益来加以引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诲,最次则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则盛产鱼、盐、漆、丝和声色,江南出产楠树、梓树、姜、桂、金、锡、铅矿、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牙、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则多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兽筋、兽角,出产铜铁的山往往是遍及千里之内,星罗棋布,为数众多。这是物产分布的大略情况。所有这些,都是中原人民所喜欢的,是老百姓穿衣饮食、养生送死所需要的东西。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作来供给食物,靠管山林川泽的人开发物产,靠工匠将材料制成器物,靠商人来流通货物。这难道还需要用政令教化去调动人民这样做,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吗?人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为的是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以,卖东西,到物价贵的地方去;买东西,到物价贱的地方去。人们各自努力而快乐地致力于他们的本业,就像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一样。人不用召唤就自己到来,东西不用寻求而人民就将它们生产了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了规律而且得到自然发展验证的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种田,吃的东西就会缺乏;工匠不生产,用的东西就会短缺;商人不做买卖,吃用钱物就都会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财源就会减少。”财源缺少了,山泽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开发。这四个方面,是老百姓衣食的来源。来源广大就会富饶,来源窄小就会贫乏。来源大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贫富的道理,没有谁能够夺走或赐予,而机敏的人总是有余,笨拙的人总是不足。所以,姜太公被分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的提高和推广,并且促进鱼盐等货物的运输和流通。这样,其他地方的人和物纷纷到了齐国,就像钱串一样络绎不绝,像车的辐条会聚到车轴上一样聚集到这里。所以,齐国的冠带衣履传遍天下,从沿海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理衣袖来朝拜齐国。
后来齐国一度衰落,管仲又将太公的遗业重新振兴了起来,设立了轻重九府来管理财政,齐桓公因此得以称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的秩序得到了匡正。管仲自己也建筑了三归台,虽然他的地位只不过是大夫,但却比诸侯国君还要富裕。从此,齐国的富强,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仪;衣食充足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节产生于富有而废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就愿意去做符合道德仁义的事情;小人富有了,就会将自己的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水潭深了,才会有鱼儿生长;山林深了,才会有野兽前往安家;人富有了,仁义也就自然而然地到了他的身上。富有的人得到权势就更加显赫;失势的人连做客都没处可去,因而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不会因犯法而在街市上被处死。”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拥有兵车千乘的君王,拥有封户万家的公侯,拥有食邑百户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赏析

  《货殖列传序》是《货殖列传》的序文,此文与司马迁的另一篇文章《平准书》,一起开创了在正史中记载社会经济活动的先例,为后世了解、研究前人的经济活动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此文书写了历史学著作题材上的创新,把社会经济史纳入其中。全文夹叙夹议、文笔流畅、比喻恰当,尤其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作者对汉武帝直截了当的批评,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史学家的骨气。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