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明史
广告x

《白话明史》·施州土司传

施州,隋朝为清江郡,后改称施州。明朝初年仍称施州。洪武十四年(1381)改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统领一个军民千户所,即大田;统领三个宣抚司,分别是施南、散毛、忠建;统领八个安抚司,分别是东乡五路、忠路、忠孝、金峒、龙潭、大旺、忠峒、高罗;统领七个长官司,分别称为摇把峒、上爱茶峒、下爱茶峒、剑南、木册、镇南、唐崖;统领五个蛮夷长官司,分别是镇远、隆奉、西评、东流、腊壁峒。还有一个容美宣抚司,也在施州境内,统领有四个长官司,它们分别是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尽源的通塔平。

  当初,明太祖称吴王时,是甲辰年(1364)六月,当时的湖广安定宣抚使向思明派遣长官硬彻律等人,带着元朝所授予的宣抚官印来见明太祖,请求太祖改授其他官衔。明太祖便命令在安定等地仍设置二个宣抚司,让向思明和他的弟弟向思胜充任。又在怀德设置军民宣抚司一名,让向大旺充任;设统军元帅二名,让南木、潘仲玉充当。在抽拦、不用、黄石三个峒,各设置长官一名,让没叶、大虫、硬彻律充当。在..坪峒设置元帅府一个,让向显祖掌管。在梅梓、麻寮二峒,各设置长官一名,让向思明、唐汉明充任。这些人都是新投降太祖的。丙午年(1366)二月,容美峒宣抚使田光宝派遣其弟田光受等人,携带元朝皇帝所授予的宣抚官印来见太祖。明太祖任命田光宝为四川行省参政,行使容美峒等地军民宣抚司的职责,并仍设置安抚元帅治理这些地方。同时,明太祖还在太平、台宜、麻寮等十个寨中设立长官司。

  洪武四年(1371),宣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