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节

  • mèngjiāngcháowángwángshǐ使rénláiyuēguǎrénjiùjiànzhěyǒuhánfēngzhāojiāngshìcháoshíshǐ使guǎrénjiàn
    duìyuēxìngéryǒunéngzàocháo
    míngchūdiàodōngguōshìgōngsūnchǒuyuēzhěbìngjīndiàohuòzhě
    yuēzhějīnzhīdiào
    wángshǐ使rénwènlái
    mèngzhòngduìyuēzhěyǒuwángmìngyǒucǎixīnzhīyōunéngzàocháojīnbìngxiǎozàocháoshínéngzhìfǒu
    shǐ使shǔrényàoyuēqǐngguīérzàocháo
    érzhījǐngchǒushì宿yān
    jǐngyuēnèiwàijūnchénrénzhīlúnzhǔēnjūnchénzhǔjìngchǒujiànwángzhījìngwèijiànsuǒjìngwáng
    yuēshìyánrénrénwángyánzhěrénwéiměixīnyuēshìyánrényúněrjìngshìfēiyáoshùnzhīdàogǎnchénwángqiánrénjìngwáng
    jǐngyuēfǒufēizhīwèiyuēzhàonuòjūnmìngzhàojiàjiāngcháowénwángmìngérsuìguǒruòxiāngrán
    yuēwèishìzēngyuējìnchǔzhīrénjuéqiànzāiérzēngyánzhīshìhuòdàotiānxiàyǒuzūnsānjuéchǐ齿cháotíngjuéxiāngdǎngchǐ齿shìzhǎngmínyǒumànèrzāijiāngyǒuwéizhījūnyǒusuǒzhàozhīchényǒumóuyānjiùzhīzūndàoshìyǒuwéitāngzhīyǐnxuéyānérhòuchénzhīláoérwànghuángōngzhīguǎnzhòngxuéyānérhòuchénzhīláoérjīntiānxiàchǒunéngxiāngshànghàochénsuǒjiàoérhàochénsuǒshòujiàotāngzhīyǐnhuángōngzhīguǎnzhònggǎnzhàoguǎnzhòngqiěyóuzhàoérkuàngwéiguǎnzhòngzhě

注释

1王:指齐王。

2如:宜,当,应当。

3朝,将视朝:第一个“朝”读zhāo,即“清晨”的意思:第二个“朝”读cháo,意即“朝廷”,视朝即在朝廷处理政务。

4不识:不知。

5造;到,上。

6东郭氏:齐国的大夫。

7孟仲子:孟了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

8采薪之忧:本意是说有病不能去打柴,引申为自称生病的代词。薪,柴草。

9要(yào):拦截。

10景丑氏:齐国的大夫。

11父召无诺《礼记•曲礼》:“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唯”和“诺”都是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听到父亲叫,不等说“诺”就要起身。

12不俟驾: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

13宜:义同“殆”,大概,恐怕。

14慊(qiàn):憾,少。

15丑(chǒu):类似,相近,同。

16齿:年龄。

译文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有人赶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的罢。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现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赏析

此段文言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记录了孟子与齐王之间的一段交往,展现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仁义道德的独特见解。文章以孟子将朝王为引子,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事件,层层递进,深入探讨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

首先,文章开头便以孟子将朝王,而王因病不能见为引,为后文埋下伏笔。孟子因病不能朝见齐王,但次日却能出吊于东郭氏,引发公孙丑的疑问。孟子回答“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显示了他的机智与应变。而王使人问疾,医来的情节,进一步加深了齐王对孟子的关注与尊重。

接着,文章通过景丑与孟子的对话,探讨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景丑认为,“父子主恩,君臣主敬”,而孟子则认为,臣子对君王的尊敬,不仅仅在于表面的礼节,更在于内心的仁义。他批评了那些只知道追求权位、财富,而忽视仁义道德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不敬莫大乎是”。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齐王的尊敬,“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显示了他的谦逊与自知之明。

然后,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在朝廷中,权位最重;在乡里,年龄最尊;而辅世长民,则以德行为首。因此,一个有为之君,必须尊重有德行的臣子,“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最后,孟子以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汤、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是因为他们能够尊重并重用有德行的臣子伊尹、管仲。而那些只知道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的人是无法成就大事的。因此,他得出结论:“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强调了臣子保持独立人格和尊严的重要性。

此段文言文通过孟子与齐王、公孙丑、景丑等人的对话和事件描述展现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仁义道德的深刻理解与见解。文章语言简练明快议论深入浅出既体现了孟子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如何坚守道义的重要启示。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