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节

  • mèngyuēzhōngyǎngzhōngcáiyǎngcáirényǒuxiánxiōngzhōngzhōngcáicáixiánxiàozhīxiāngjiānnéngcùn

注释

(1)中:指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

(2)养:培养,教育,熏陶。

(3)去:距离。

译文

孟子说:“懂得中庸的教导不懂得中庸的,有本事的教导没本事的;因此人们乐意自己有贤能的父兄长辈。要是懂得中庸的抛弃不懂得中庸的,有本事的抛弃没本事的,那么贤能和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不能用分寸来计量了。”

赏析

此段文言文引自孟子,大意为“中庸之道的人可以培养那些不中庸的人,有才能的人可以培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喜欢有贤能的父兄。但如果中庸的人放弃那些不中庸的人,有才能的人遗弃那些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和不肖之间的距离,将变得极其微小。”孟子的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培养、相互教育的理念,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贤能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思想碰撞的时期。他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和谐、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在孟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是中庸与才能之人去引导、教育那些不中庸、无才能之人,使之走向正道,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其次,从作者的观点态度来看,孟子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尤其是有德有才之人更应该担负起教育、引导他人的责任。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孟子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写作思路上,孟子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他通过对比“中也养不中”与“中也弃不中”,“才也养不才”与“才也弃不才”两种情况,进一步凸显了贤能之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贤与不肖之间微小的差距,意在告诫人们要时刻警醒,不断自我提升。

从作品情感和意境来看,孟子的这段话充满了对人性向善的期待和对社会和谐的渴望。他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使得这段文言文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在作品风格和特点方面,孟子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他善于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孟子的这段文言文表达了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培养、相互教育的理念以及对社会和谐、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这段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而且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对于我们来说,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孟子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