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广告x

《金史》·金史卷一百0一 列傳第三十九

承暉本名福興 抹撚盡忠 僕散端本名七斤 耿端義 李英 孛朮魯德裕 烏古論慶壽

  承暉字維明,本名福興。好學,淹貫經史。襲父益都尹鄭家塔割剌訛沒謀克。大定十五年,選充符寶祗候,遷筆硯直長,轉近侍局直長,調中都右警巡使。章宗為皇太孫,選充侍正。章宗即位,遷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藍,世宗時以罪斥去,乙夜,詔開宮城門召之。承暉不奉詔,明日奏曰:「吾也藍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未幾,遷兵部侍郎兼右補闕。

  初置九路提刑司,承暉東京咸平等路提刑副使,改同知上京留守事。御史臺奏:「承暉前為提刑,豪猾屏息。」遷臨海軍節度使。歷利涉、遼海軍,遷北京路提刑使。歷知咸平、臨潢府,為北京留守。副留守李東陽素貴,承暉自非公事,不與交一言。改知大名府,召為刑部尚書,兼知審官院。惠民司都監余里痕都遷織染署直長,承暉駮奏曰:「痕都以蔭得官,別無才能,前為大陽渡譏察,纔八月擢惠民司都監,已為太優,依格兩除之後,當再入監差,今乃超授隨朝八品職任。況痕都乃平章鎰之甥,不能不涉物議。」上從承暉議,召徒單鎰深責之。

  改知大興府事。宦者李新喜有寵用事,借大興府妓樂。承暉拒不與,新喜慚。章宗聞而嘉之。豪民與人爭種稻水利不直,厚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屬承暉右之。承暉即杖豪民而遣之,謂其人曰:「可以此報宣徽也。」復改知大名府事。雨潦害稼,承暉決引潦水納之濠隍。

  及伐宋,遷山東路統軍使。山東盜賊起,承暉言「捕盜不即獲,比奏報或遷官去官,請權行的決」。尚書省議:「猛安依舊收贖,謀克奏報,其餘鈐轄都軍巡尉先決奏聞,俟事定復舊。」從之。及罷兵,盜賊渠魁稍就招降,猶往往潛匿泰山巖穴間。按察司請發數萬人刊除林木,則盜賊無所隱矣。承暉奏曰:「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禪告代,國家雖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齊人易動,驅之入山,必有凍餓失所之患,此誨盜非止盜也。天下之山亦多矣,豈可盡赭哉。」議遂寢。

  是時,行限錢法。承暉上踈,略曰:「貨聚於上,怨結於下。」不報。改知興中府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