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留言讨论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共二十六卷。清代笔记小说集,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
王士禛清朝古夫于亭杂录
《古夫于亭杂録》又名《夫于亭杂録》,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王士禛的一部笔记著作。本书是王士禛罢官里居后所撰,其自序谓此书“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録”,成于康熙乙酉,《杂録》拟定于此之后,当开始于是年。考《杂録》中“张复我编修”一条,内有“今又三年戊子”之语,戊子是康熙四十眶年,可知此书之杀青不会早于是年。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
余居京师四十年,前后撰录有《池北偶谈》二十六卷、《居易录》三十四卷,既刻之闽,刻之东粤矣。辛巳请急,五月还都,历壬午、癸未,逮甲申之秋,复有《香祖笔记》八卷。是岁冬,罢归田里,迄明年乙酉,续成四卷,通十二卷,又刻之吴门。余老矣,目昏眵不能视书,跬步需杖。白日坐未久,即欠伸思卧,讵复劳神于泓颖之间,以干老氏之戒。然遣闷送日,非书不可,偶然有获,往往从枕上跃起书之,积成六卷,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录”。所居鱼子山下有鱼子水,郦氏所谓“泷水又西北至梁邹东南,与鱼子沟水合,水南出长白山东抑泉口,即陈仲子之所隐者也”。山上有古夫于亭,因以名之。渔洋老人自序。
王士禛清分甘馀话
王士禛(1634~1711),中国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王士禛清分甘馀话
昔王右军在东中,与吏部郎谢万书云“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拖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云云。仆少时读之,已有味乎其言。七十归田,读书之暇,辄提抱弱孙以为乐,其稍长者,年甫十岁,已能通《易》、《书》、《诗》三经。纸窗竹屋,常卧听其咿唔之声,不觉欣然而喜。夫人幼而志学,意在逢世,下而黄散,上而令仆,以为至足矣。仆生逢圣世,仕宦五十载,叨冒尚书,年逾七?。迩来作息田间,又六载矣。虽耳聋目?毛,犹不废书,有所闻见,辄复掌录,题曰《分甘余话》,庶使子孙辈知老人晚年所乐在此尔,不敢谓如袁伯业老而好学也。己丑腊月朔雪中书。渔洋老人王士禛。
王士禛居易录
【图书简介】-居易录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懽录》,已著录。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後,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前有自序,称取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之意,末。又以居易俟命为说,其义两岐,莫知何取也。中多论诗之语,标举名备,自其所长。其记所见诸古书,考据源流,论断得失,亦最为详悉。其他辨证之处,可取者尤多。惟三卷以後,忽记时事。九卷以後,兼及差遣迁除,全以《日历起居注》体编年纪月,参错於杂说之中。其法虽本於庞元英《文昌杂录》,究为有乖义例。又喜自录其平反之狱辞,伉直之廷议,以表所长。夫邺侯家传乃自子孙,魏公遗事亦由僚属,自为之而自书之,自书之而自誉之,节言言实录,抑亦浅矣。是则所见之狭也。【作者简介】-居易录王士禛(1634~1711),中国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国朝王士禛撰。士禛有《古懽录》,已著录。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後,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前有自序,称取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之意,末。又以居易俟命为说,其义两岐,莫知何取也。中多论诗之语,标举名备,自其所长。其记所见诸古书,考据源流,论断得失,亦最为详悉。其他辨证之处,可取者尤多。惟三卷以後,忽记时事。九卷以後,兼及差遣迁除,全以《日历起居注》体编年纪月,参错於杂说之中。其法虽本於庞元英《文昌杂录》,究为有乖义例。又喜自录其平反之狱辞,伉直之廷议,以表所长。夫邺侯家传乃自子孙,魏公遗事亦由僚属,自为之而自书之,自书之而自誉之,节言言实录,抑亦浅矣。是则所见之狭也。王士禛(1634~1711),中国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王士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