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留言讨论
唐宋大曲考
唐宋大曲考(近人)王国维撰海宁王国维●目录正宫调中吕宫道调宫道宫薄媚西子词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衮薄媚摘遍大圣乐南吕官仙吕宫黄钟宫越调大石调双调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排遍第一排遍第二排遍第三排遍第四排遍第五排遍第六带花遍排遍第七攧花十八调新水令采莲令采莲寿乡词延遍攧遍入破衮遍实催衮歇拍煞衮小石调歇指调林钟商中吕调南吕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正平调无大曲惜奴娇曲破句降黄龙舞答遣句南吕薄媚舞答遣剑舞●唐宋大曲考大曲之名始见于蔡邕女训曰琴曲小曲五终则止大曲三终则止【太平御覧卷五百五十七】而详于宋书乐志志曰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下列大曲十六一曰东门行二曰折杨栁行三曰艶歌罗敷行四曰西门行五曰折杨栁行六曰煌煌京洛行七曰艶歌阿尝【一曰飞鹘行】八曰步出夏门行九曰艶歌何尝行十曰野田黄雀行十一曰满歌行十二曰步出夏门行【一曰陇西行】十三曰棹歌行十四曰雁门太守行十五曰白头吟【与棹歌同调】十六曰明月其所以名为大曲者则有说焉郭茂倩曰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艶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艶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今考之宋书所载如艶歌罗敷行注曰三解前有艶词曲后有趋则艶与趋均在此三解外矣如艶歌阿尝四解艶歌何尝行五解后皆有趋而注云曲前有艶则艶在曲外矣又如魏明帝步出夏门行注云朝游上为艶蹙迫下为趋则艶与趋均在曲内白头吟五解后复有乱由是观之以曲之前后又有艶有乱有趋故曰大曲魏书乐志云太宗增修百戏撰合大曲亦当类此唐人以伊州凉州遍数多者为大曲宋王灼云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碧鸡漫志卷三】沈括亦云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翕瓦〉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迭者裁截用之谓之摘遍今之大曲皆是裁用非大遍也【梦溪笔谈卷五】然则大曲之名自沈约至于两宋皆以遍数多者为大曲虽渊源不同其义固未尝有异也唐时雅乐俗乐均有大曲唐六典注云大乐署掌敎雅乐大曲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清乐大曲六十日大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燕乐西凉龟兹安国天竺疏勒高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唐六典卷十四协律郎条】雅乐大曲史无明文唯仪凤二年太常寺少卿韦万石奏云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庆善乐七遍修入雅乐祇有一遍名曰九功上元舞二十九遍今入雅乐一无所减【唐会要卷三十二及旧唐书音乐志】则雅乐固有大小曲矣清乐大曲当与宋书乐志所载者略同而燕乐大曲则当同于魏志之大曲今其目之见于崔令钦教坊记者凡四十有六曰踏金莲曰绿腰曰凉州曰薄媚曰贺圣乐曰伊州曰甘州曰泛龙舟曰采桑曰千秋乐曰霓裳曰玉树后庭花曰伴侣曰雨霖铃曰柘枝曰胡僧破曰平翻曰相駞逼曰吕太后曰突厥三台曰大寳曰一斗盐曰羊头神曰大姊曰舞大姊曰急月记曰断弓弦曰碧霄吟曰穿心蛮曰罗步底曰回波乐曰千春乐曰龟兹乐曰醉浑脱曰映山鸡曰昊破曰四会子曰安公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删稿[清]王国维著一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1]”【注释】:[1]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公霭先生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王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1]。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是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注释】:[1]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三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四诗之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五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1],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2]”近冯梦华复辨其诬[3]。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注释】:[1]曾觌《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回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2]《宋六十名家词》毛晋跋《海野词》:“进月词,一夕西兴,共闻天乐,岂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耶?”[3]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纯甫赋进御月词,其自记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子晋遂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不知宋人每好自神其说。白石道人尚欲以巢湖风驶归功于平调《满江红》,于海野何讥焉?”六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七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八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1]”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注释】:[1]晋宋齐辞《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九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十一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1]”,顾敻之
王国维清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此次我社以典雅的版式重新排印该书,并以原文所引诗词及与诗词内容相关的精美古版画,使得该书成为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师经典读本。
王国维清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皆误,或所据今本有误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语,以为说明。昔元和惠定宇征君作《古文尚书考》,始取伪古文《尚书》之事实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书之伪益明。仁和孙颐谷御复用其法,作《家语疏证》,吾乡陈仲鱼孝廉叙之曰:“是犹捕盗者之获得真赃。”诚哉是言也。余治《竹书纪年》,既成《古本辑校》一卷,复怪今本《纪年》为后人搜辑,其迹甚着,乃近三百年学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过半。乃复用惠、孙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载殆无一不袭他书。其不见他书者,不过百分之一,又率空洞无事实,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杂陈,矛盾斯起。既有违异,乃生调停,纠纷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实既具他书,则此书为无用;年月又多杜撰,则其说为无征。无用无征,则废此书可,又此《疏证》亦不作可也。然余惧后世复有陈逢衡辈为是纷纷也,故写而刊之,俾与《古本辑校》并行焉。丁巳孟夏,海宁王国维。《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定次序。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不同,比较接近史实真相,此外,有的还与甲骨文、金文的记载吻合。《史记》记载的战国年代常常有矛盾,《纪年》可以做有益的补充印证。所以,《纪年》对于现在研究先秦史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王国维文学小言
文学小言王国维(一)昔司马迁推本汉武时学术之盛,以为利禄之途使然。余谓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然。何则?科学之事业,皆直接间接以厚生利用为旨,古未有与政治及社会上之兴味相刺谬者也。至一新世界观与新人生观出,则往往与政治及社会上之兴味不能相容。若哲学家而以政治及社会之兴味为兴味,而不顾真理之如何,则又决非真正之哲学。以欧洲中世哲学之以辩护宗教为务者,所以蒙极大之污辱,而叔本华所以痛斥德意志大学之哲学者也。文学亦然;餔錣的文学,决非真正之文学也。(二)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馀,于是发而为游戏。婉娈之儿,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无所谓争存之事也。其势力无所发泄,于是作种种之游戏。逮争存之事亟,而游戏之道息矣。唯精神上之势力独优,而又不必以生事为急者,然后终身得保其游戏之性质。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儿之游戏为满足,放是对其自己之感情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叹之,以发泄所储蓄之势力。故民族文化之发达,非达一定之程度,则不能有文学;而个人之汲汲于争存者,决无文学家之资格也。(三)人亦有言,名者利之宾也。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錣的文学同。古代文学之所以有不朽之价值者,岂不以无名之见者存乎?至文学之名起,于是有因之以为名者,而真正文学乃复托放不重于世之文体以自见。逮此体流行之后,则又为虚玄矣。故模仿之文学,是文绣的文学与餔錣的文学之记号也。(四)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自一方面言之,则必吾人之胸中洞然无物,而后其观物也深,而其体物也切;即客观的知识,实与主观的感情为反比例。自他方面言之,则激烈之感情,亦得为直观之对象、文学之材料;而观物与其描写之也,亦有无限之快乐伴之。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遂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此其所以但为天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五)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六)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七)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八)“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眼睍黄鸟,载好其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九)“驾波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以《离骚》、《远游》数千言言之而不足者,独以十七字尽之,岂不诡哉!然以讥屈子之文胜,则亦非知言者也。(十)屈子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也。宋玉景差感屈子之所感,而言其所言;然亲见屈子之境遇,与屈子之人格,故其所言,亦殆与言自己之言无异。贾谊、刘向其遇略与屈子同,而才则逊矣。王叔师以下,但袭其貌而无真情以济之。此后人之所以不复为楚人之词者也。(十一)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韦、柳之视渊明,其如贾、刘之视屈子乎!彼感他人之所感,而言他人之所言,宜其不如李、杜也。(十二)宋以后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其唯东坡乎!山谷可谓能言其言矣,未可谓能感所感也。遗山以下亦然。若国朝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