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昭明文选》到底藏着多少文学奥秘?
文章探讨了《昭明文选》被誉为文学瑰宝的原因。从诞生背景、内容丰富、编纂体例、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对后世文学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丰碑的重要意义。
昭明文选:史上最牛作文参考书 萧统成最牛小编
然而,熟诵并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也是出这些选集的目的之一,因此戏称它们为优秀作文选也不为过。粱王朝对这套文选的编纂,那是相当重视,专门拨款,组织一套班子,由萧统当组长,开始
《文选》:艳而不妖的庄重之花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有两百五十部文学总集,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文选》。《文选》全名《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太子萧统编著。这是《文选》的
诗文总集——《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国画大师汤文选的画如何收藏
作为汤先生入室弟子,刘翼如在秉承师训的基础上,潜心创作,佳作频出。向凌燕在如今的书画市场,无论是汤文选大师的作品还是其弟子刘翼如的作品,已经成为了一些书画作品经营者及收藏家的抢手货
留言讨论
白话《南齐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卷一··本纪第一高帝上卷二··本纪第二高帝下卷三··本纪第三武帝卷四··本纪第四郁林王卷五··本纪第五海陵王卷六··本纪第六明帝卷七··本纪第七东昏侯卷八··本纪第八和帝卷九··志第一礼上卷十··志第二礼下卷十一··志第三乐卷十二··志第四天文上卷十三··志第五天文下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卷十五··志第七州郡下卷十六··志第八百官卷十七··志第九舆服卷十八··志第十祥瑞卷十九··志第十一五行卷二十··列传第一皇后卷二十一··列传第二文惠太子卷二十二··列传第三豫章文献王卷二十三··列传第四褚渊(渊弟澄徐嗣)王俭卷二十四·列传第五柳世隆张瑰卷二十五·列传第六垣崇祖张敬儿卷二十六·列传第七卷二十七·列传第八刘怀珍李安民王玄载(弟玄邈)卷二十八·列传第九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卷二十九·列传第十吕安国(全景文)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卷三十·列传第十一薛渊戴僧静桓康(尹略)焦度曹虎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二江谧荀伯玉卷三十二·列传第十三王琨张岱褚炫何戢王延之阮韬卷三十三·列传第十四王僧虔张绪卷三十四·列传第十五虞玩之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高帝十二王卷三十六·列传第十七谢超宗刘祥卷三十七·列传第十八到捴刘悛虞悰胡谐之卷三十八·列传第十九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刘瓛(弟巉)陆澄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武十七王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张融周颙
南朝梁白话《宋书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卷四··本纪第四少帝卷五··本纪第五文帝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卷七··本纪第七前废帝卷八··本纪第八明帝卷九··本纪第九后废帝卷十··本纪第十顺帝卷十一··志第一志序历上卷十二··志第二历中卷十三··志第三历下卷十四··志第四礼一卷十五··志第五礼二卷十六··志第六礼三卷十七··志第七礼四卷十八··志第八礼五卷十九··志第九乐一卷二十··志第十乐二卷二十一··志第十一乐三卷二十二··志第十二乐四卷二十三··志第十三天文一卷二十四··志第十四天文二卷二十五··志第十五天文三卷二十六··志第十六天文四卷二十七··志第十七符瑞上卷二十八··志第十八符瑞中卷二十九··志第十九符瑞下卷三十··志第二十五行一卷三十一··志第二十一五行二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五行三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五行四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五行五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州郡一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州郡二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州郡三
南朝梁文选昭明文选
【序】(梁昭明太子撰)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於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於末。自兹以降,源流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於中,而形於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於补阙,戒出於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抚馀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於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於记事之史,击年之书,所以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臣李善。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缛景纬以照临。德载八埏,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斯著,含章之义聿宣。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故羲绳之前,飞葛天之浩唱;娲簧之後,丛云之奥词。步骤分途,星躔殊建。球锺愈畅,舞咏方滋。楚国词人,御兰芬於绝代;汉朝才子,综ひ於遥年。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北度,腾雅咏於圭阴;化龙东骛,煽风流於江左。爰逮有梁,宏材弥劭。昭明太子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肃成而讲艺,开博望以招贤。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品盈尺之珍;楚望长澜,搜径寸之宝。故撰斯一集,名曰《文选》。後进英髦,咸资准的。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孰可撮壤崇山,导涓宗海。臣蓬衡蕞品,樗散陋姿,汾河委,夙非成诵。崇山坠简,未议澄心。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有欣永日,实昧通津。故勉十舍之劳,寄三馀之暇,弋钓书部,原言注缉,合成六十卷,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於广内,庶无遗於小说。谨诣阙奉进,伏原鸿慈,曲垂照览。谨言。显庆三年九月日,上表。【宋刻原序】贵池在萧梁时为昭明太子封邑,血食千载,威灵赫然,水旱疾疫,无祷不应。庙有文选阁,宏丽壮伟,而独无是书之板,盖缺典也。往岁邦人尝欲募众力为之,不成。今是书流传於世,皆是五臣注本。五臣特训释旨意,多不原用事所出。独李善淹贯该洽,号为精详。虽四明赣上各尝刊勒,往往裁节语句,可恨。袤因以俸馀锓木,会池阳袁史君助其费,邵文学周之纲督其役,逾年乃克成。既摹本藏之阁上,以其板之学宫,以慰邦人所以尊事昭明之意云。淳熙辛丑
南朝梁文选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去声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直追轮为大辂音路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作能微增冰之凛力锦。何哉?盖踵音肿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去声,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寔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音无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去声,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七余麟趾音止,正始之道着;桑间濮音卜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下江将着「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入声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彼娇并驱丘遇。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襃赞成功。吉甫有「穆音目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音针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去声则析洗激反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胡激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以进反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去声出。譬陶匏蒲包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音缄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音轨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平声七代,数去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匹沼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音相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去声以芟音衫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下快反,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七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音异其音饥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古害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襃贬是非,纪别入声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去声之综作宋缉此立辞采,序述之错比避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凡次文之体,各以汇于贵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臣李善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缛景纬以照临;德载八埏,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斯着,含章之义聿宣。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故羲绳之前,飞葛天之浩唱;娲簧之后,掞丛云之奥词。步骤分途,星躔殊建;球锺愈畅,舞咏方滋。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于遥年。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北度,腾雅咏于圭阴;化龙东骛,煽风流于江左。爰逮有梁,宏材弥劭。昭明太子,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肃成而讲艺,开博望以招贤。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品盈尺之珍;楚望长澜,搜径寸之宝。故选斯一集,名曰文选。后进英髦,咸资准的。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孰可撮壤崇山,导涓宗海。臣蓬衡蕞品,樗散陋姿。汾河委筴,夙非成诵;崇山坠简,未议澄心。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有欣永日,实昧通津。故勉十舍之劳,寄三余之暇,弋钓书部,愿言注缉,合成六十卷。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于广内,庶无遗于小说。谨诣阙奉进,伏愿鸿慈,曲垂照览。谨言。显庆三年九月日上表。宋刻原序贵池在萧梁时寔为昭明太子封邑,血食千载,威灵赫然,水旱疾疫,无祷不应。庙有文选阁,宏丽壮伟,而独无是书之板,盖缺典也。往岁邦人尝欲募众力为之,不成。今是书流传于世,皆是五臣注本。五臣特训释旨意,多不原用事所出。独李善淹贯该洽,号为精详。虽四明赣上各尝刊勒,往往裁节语句,可恨。袤因以俸余锓木,会池阳袁史君助其费,邵文学周之纲督其役,踰年乃克成。既摹本藏之阁上,
南朝梁文选详注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本版本是宋代淳熙年间尤袤所刻之李善注本,并以清代胡克家之文选《考异》加注释。目录[隐藏]1赋甲1.1卷一1.2卷二2赋乙2.1卷三2.2卷四3赋丙3.1卷五3.2卷六4赋丁4.1卷七4.2卷八5赋戊5.1卷九5.2卷十6赋己6.1卷十一6.2卷十二7赋庚7.1卷十三7.2卷十四8赋辛8.1卷十五8.2卷十六9赋壬9.1卷十七9.2卷十八10赋癸10.1卷十九11诗甲11.1卷十九11.2卷二十12诗乙12.1卷二十一12.2卷二十二13诗丙13.1卷二十三13.2卷二十四14诗丁14.1卷二十五14.2卷二十六15诗戊15.1卷二十七15.2卷二十八16诗己16.1卷二十九16.2卷三十17诗庚17.1卷三十17.2卷三十一18骚上18.1卷三十二19骚下19.1卷三十三20七上20.1卷三十四21七下诏册21.1卷三十五22令教文22.1卷三十六23表上23.1卷三十七24表下24.1卷三十八25上书启25.1卷三十九26弹事笺奏记26.1卷四十27书上27.1卷四十一28书中28.1卷四十二29书下29.1卷四十三30檄30.1卷四十四31对问设论辞序上31.1卷四十五32序下32.1卷四十六33颂赞33.1卷四十七34符命34.1卷四十八35史论上35.1卷四十九36史论下史述赞36.1卷五十37论一37.1卷五十一38论二38.1卷五十二39论三39.1卷五十三40论四40.1卷五十四41论五连珠41.1卷五十五42箴铭诔上42.1卷五十六43诔下哀上43.1卷五十七44哀下碑文上44.1卷五十八45碑文下墓志45.1卷五十九46行状吊文祭文46.1卷六十赋甲卷一京都上:班孟坚两都赋二首两都赋序西都赋东都赋明堂诗辟雍诗灵台诗宝鼎诗白雉诗卷二京都上:张平子西京赋赋乙卷三京都中:张平子东京赋<
南朝梁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序一名倚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于九疑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以陈祯明三年授宜都王叔明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无子传之其声遂简耳幽兰第五耶卧中指|卞半寸(注1)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于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于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一句缓缓起中指当十竖案商缓缓散历羽征无名打商食指挑征一句大指当八案商无名打商食指散挑羽无名当十一案宫无名打宫微吟一句大指当九案宫商疾全扶宫商移大指当八案商无名打商大指徐徐抑上八上一寸许急末取声散打宫无名当十案征食指挑征应一句无名不动下大指当九案征羽却转征羽食指节过征大指急蹴征上至八搯征起无名不动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征应一句无名不动又下大指当九案征无名散打宫挑征大指搯征起大指还当九案征羽急全扶征羽举大指屈无名当九十闲案文武食指打文下大指当九案文挑文大指不动又节历武文吟无名散打宫征大指不动食指挑文中指无名闲拘羽征挑文无名散摘征食指历武文龊煞大指不动急全扶文武大指当八案武食指挑武大指缓抑上半寸许一句大指当八上一寸许案羽食指打羽大指却退至八还上蹴取声大指附弦下当九案羽文于羽文作两半挟挑声大指两节抑文上至八至七蹴取余声一句无名当九案羽大指当八亦案羽无名打羽大指搯羽起无名当十案征大指当九案征羽即于征羽作缓全扶无名打征大指急蹙至八搯征起无名疾退下十一还上至十住散挑文应无名摘征散历武文无名散打宫无名打征食指散挑文中指无名闲拘征羽挑文摘征历擘武文龊煞一句大指当九案征羽即于征羽作缓全牵二声屈无名于十九闲案文武食指打文大指当九案文食指便挑文大指案不动历武文无名散打宫征食指挑文中指无名散闲拘征羽食指挑文无名散摘征历武文龊煞大指案文武不动急全扶文武移大指当八案武擘武抑上半寸许取声一句大息大指于九下半寸许案文武食指打文大指抑文上至九大指不动食指拘武中指牵文武无名著文大指无名附弦下当十十一案文无名打文大指搯文起搯文时节搯起无名不动无名摘文食指缓历武文申中指对案宫无名打宫食指挑文大指当九十闲唈文抑上至九取余声无名当十三外半寸许案羽以下三弦食指打文急全扶文武大指当十一打搯武起无名不动半扶文武中指无名闲拘文羽缓缓曳无名上至十二散打文应一句小息无名散摘文食指散历武文无名散打宫中指当十案征即作前打征挑文闲拘挑摘历擘龊煞声一句大指当八案角征疾全扶角征疾抑上一寸许取声一句大指当十上一寸许案角无名当十一亦案角无名打角大指搯角起中指当十竖案商无名打商散挑征应大指当八案商无名当九案宫商食指挑商大指搯起无名不动食指半扶宫商大指当八案商缓挑商抑上半寸许食指即打商举无名大指案商不动又节挑商大指吟之中指散打宫牵过商一句无名当十三下一寸许案宫商以下弦大指当十二案商食指挑商大指搯起无名不动食指半扶宫商中指即打宫左无名拘宫起无名又当旧处案宫以下弦食指半扶宫商无名不动半扶角征闲拘角商蠲角征即下大指当十二案征食指蠲角征大指渐渐上至十五度蠲之先缓后急大指缩案征羽食指历羽征无名散打宫挑征应一句拍之大息大指当九案征无名当十亦案征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征大指搯起无名不动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征大指当九打征抑上至八便案角征疾全扶角征大指当七八闲案征食指挑征大指抑上取声抑上时轻指徐徐上末起覆泛七蠲征羽一句无名当八案文中指牵过羽文申中指对无名案征中指打征无名中指皆不动大指七八闲案文食指挑文大指搯文起举中指无名不动大指覆泛七全扶征羽举大指无名仍不动食指挑文中指散牵羽过文无名当八案羽文大指当七八闲案文蠲羽文抑上大指至七食指挑文无名当七八闲案武食指散牵文过武大指当七案武挑武大指再臑六七闲取声一句大指当七上二寸许案文武急全扶文武大指于六下一寸许案武食指挑武大指抑上过六取声覆泛五全扶文武挑武仰泛七无名打羽覆泛五挑武应一句仰泛三中指打征覆泛二中指打羽仰泛三中指打征打角覆泛二全扶征羽食指泛一无名打角覆泛二挑羽节全
南朝梁南齐书
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封建割据政权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现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汉水,萧鸾时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当时同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军事力量要比南齐强些。萧子显(约公元四八九到五三七),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是萧道成的孙子。他父亲豫章王萧嶷在南齐前期曾煊赫一时,他本人在梁做到吏部尚书。他虽然还是梁朝统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但这时他家的政治地位已经衰落下来。萧子显入梁以后,还是积极地为鞏固梁朝政权效力。萧衍曾当面向萧子显兄弟表示,希望他们作梁朝的「忠臣」。萧子显也就特别利用了自己的文史才能为梁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他曾奏请编纂萧衍的文集,赞美萧衍掛名主编的通史,并在国学里讲解由萧衍题名的五经义。他还编写了五卷普通北伐记,这书虽已不可见,而顾名思义,应是颂扬萧衍在普通年间(公元五二○到五二六)的军事活动的。他编写南齐书,也是经过奏请的。萧子显还著有后汉书一百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都没有流传下来。南齐初年,萧道成设置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集「国史」。在梁代,沈约著有齐纪,吴均著有齐春秋。萧子显的南齐书,多取材於檀超、江淹等的书稿,而他们的稿子没有,传下来。沈约、吴均的书约在十一世纪以后也散失了。关於南齐的最早只有这部南齐书。南齐书六十卷,见於梁书萧子显传。到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这部书,就只有五十九卷了。刘知几史通序例曾说过南齐书原有序录,后人从而推论南齐书佚失的一卷就是。萧子显虽然是以封建史臣的观点来修史的,但他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在南齐书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比较原始的史料。关於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及统治阶级集團内部的倾轧残杀,书中都有所记载。对当时唐禹之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豫章文献王嶷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沈文季传等里,也提供了材料。此外对南齐一代的文学史、思想史、科学史方面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反映。如科学家祖冲之,在南齐书里就有一篇比较详细的传。总的来说,南齐书是一部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史书。点校南齐书,是用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宋大字本(简称百衲本)作底本,参校了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另外,还参校了沈约宋书中的志,以及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鑑、资治通鑑考异等书的有关部分。对於前人校勘的成果,我们採用了周星诒、张元济、张森楷的三种南齐书校勘记稿本,以及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等书。
南朝梁鬼谷子注
《鬼谷子》陶弘景注〔《鬼谷子》卷上〕〈捭阖〉第一〔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考古道而为之。〕为众生之先,〔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後知,用先觉觉後觉,故为众生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知存亡之门户,〔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眹迹,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而守司其门户,〔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後,〔政教虽殊,至於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後者後行之也。〕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权谓权谋,能谓材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後因材而用。〕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一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後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或开而示之,或阖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後为得也。〕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料而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後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道行也。〕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谓轻重不合於斤两,长短不充於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
南朝梁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正如作者在《附会篇》中所说:“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南朝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