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浮生六记》参演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10月18日晚,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剧目展演参展剧目《浮生六记》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清雅黄梅戏《浮生六记》是由再芬剧院倾力打造的小剧场黄梅剧,根据北京京剧院的同名
黄梅戏《浮生六记》安庆上演
近日,清雅黄梅戏《浮生六记》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北京京剧院曾将其搬上舞台。此次,再芬剧院以京剧为蓝本,改编成同名黄梅戏。剧目讲述了一段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引热议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自演出以来,广受好评。为了让观众更易接受,主创人员可谓煞费苦心。戏迷的心情是“期待并担心着”。”刘国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新编清雅黄梅戏《浮生六记》观后感
黄梅戏还是要坚持雅俗共赏的风格才好,因此建议对某些过雅的唱词做适当修改,可以适当白话一点。举例来讲,《逆火》的唱词就写得比较雅致,但是相对较为容易理解,尺度把握得很好。并非我不能接
丁飞、周海峰将领衔黄梅戏《浮生六记》
由再芬剧院精心打造的黄梅戏《浮生六记》将于3月16日———25日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本剧由国家一级演员吴美莲、刘国平领衔主演,并汇聚再芬剧
留言讨论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集,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浮生六记》原有六卷,现存前四卷。卷一《闺房记乐》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每当花开月上,夫妻对酌吟诗,怡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卷二《闲情记趣》叙述了作者在生活穷困中,曲尽文酒流连之乐,赏玩花卉虫鱼,布置各种赏心悦性之具,凭着爱美的心性,领略无处不在的一种真趣,阐发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学观。卷三《坎坷记愁》记述了作者伉俪天性浪漫,不容于封建大家庭,两次遭逐,飘泊无依,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中爱妻陈芸病死他乡,不幸其父也相继离开人世。作者奔丧归来,兄弟失和,惨遭家庭巨变。人生坎坷,备尝艰辛。卷四《浪游记趣》叙作者游幕作贾,遍历风景名胜,记下了各地的美丽风光。书中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如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以及知识分子的凄凉遭遇,后两记已佚。《浮生六记》“浮生”二字,典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的这篇短文,描写的乃是他和诸位堂弟在桃花园中聚会、赋诗,共叙天伦的乐事。从沈复以此诗来命名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看出《浮生六记》想要描写些什么。确实,《浮生六记》和李白的短文一样,都以“天伦之乐”为对象,差别在于,李文写兄弟之情,而《浮生六记》则侧重夫妻之情。 据称,《浮生六记》是沈复在他46岁这一年所著。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1808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沈复清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的一大艺术魅力是塑造了一位真率纯洁而浪漫的家庭妇女形象——芸。她聪慧好学,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美艺术美,而又勤检持家,恭敬知礼,却因为不世故不设防而经历种种坎坷的生活风波,最终英年早逝。
沈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