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三略》知识导读
国学典籍《三略》知识导读一、导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部典籍犹如璀璨的明珠,它就是《三略》。这部秦汉时期的著作,不仅为后人提供了深邃的战略智慧,更展示了中华文化在思想、政治、
《六韬》《三略》:揭秘古代军事家的智慧
本文深入探讨了古代军事典籍《六韬》与《三略》中所蕴含的军事智慧。通过解析这两部兵书中的战略战术、用人之道以及治国安邦的理念,揭示了古代军事家们高超的智谋和深远的见识,为现代人提供了
周朝的兵法与军事思想:从《六韬》到《三略》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兵法与军事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六韬》的深邃智慧到《孙子兵法》的巅峰之作,再到《三略》的战略与政略完美结合,展现了周朝军事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六韬》作为兵
范蠡经商的三个规律:三谋三略各指的是什么?
《三略》包括《货略》、《价略》、《市略》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网络配图在中
(清)袁三俊篆刻十三略
字无论多少,配无论方圆,总以规模阔大、体态安闲为要。不使疏者嫌其空,密者嫌其实,则思过半矣。苍苍兼古秀而言,譬如百尺乔松,必古茂青葱,郁然秀拔。光光即润泽之意,整齐者,故无论矣。倘
留言讨论

三略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黄石公秦汉三略
(旧题)黄石公●上略●中略●下略==============================================================================《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凉公,征刘{日丙}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刘{日丙},曾注《黄石公三略》流行于世(见《北史》三十四卷,魏书五十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石公三略》三卷,。题下邳神人撰。书中自称“《三略》为衰世作”(见《下略》)。因此《三略》的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甚至还有谶讳之说。全书讲政治策略手段较多,而直接讲军事的反而较少。
黄石公素书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帝王将相谋臣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发展建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主张上,也是针砭封建王朝的统治术、用人术、领兵术、理财术的一部书。
黄石公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