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元刊胡注本《资治通鉴》全十册,1956年6月第一版《资治通鑑》是我国著名的古典编年史。作者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年)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分、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的史料,通监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百二十二种。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公元前四○三公元九五九年)这段错综複杂的历史编写成年经事纬的巨著。通监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倣它,写成同样体裁的编年史.,它在祖国的历史编纂学上曾起过巨大的影响。固然由於时代局限,这部古典历史著作已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要求,但司马光等人毕竟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以及文字的剪裁、润色等方面下过一番工夫,它仍然是祖国文化遗产里的重要典籍,因此有必要把它标点重印出来,以供学习历史的人们做参考。通监自从宋朝以来,有很多刻本。这次标点排印的是根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因原刊本已不易购得,只好用胡刻本来代替。原因是..这个本子有元朝著名学者胡三省的注文,对於阅读通监有很大的帮助.,它把司马光的考毕散注在正文之下而不单独刊行,阅读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章钰曾根据胡刻本校过宋、明各本,並参考了以前人校过的宋、元、明标点《资治通鑑》说明标点《资治通鑑》说明本记录,写成胡刻通监正文校宋记,现在我们根据同一刻本标点排印,便於把章钰的校记择要附注在正文之下,这样,宋、元、明各本的长处就彙集在一起了。标点之外,我们也增添了一些校注以及其他方面的加工,茲分述如下。一、标点、分段除破折号()、曳引号()和疑叹号(?!)以外,其余一般现在通用的标点符号,在标点这部书时都使用了。有些用法,需要在这里说明。(一)人名标号凡谥号、尊号,不论名词长短,一律加标号,如“太祖高皇帝”文惠皇后一、“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元子伊利居盧设莫何沙钵略可汗”。非真实姓名而习惯上已用作一人私名者,加标号,如“圯上老人”、“角里先生”、“赤松子”、“南郭先生”。爵名如“齐王”、“魏公”、“淮阴侯”、“新沓伯”、“贡符子”、“奉春君”之类,在爵衔之上有的冠以地名,有的冠以封号,为求统一起见,一律於爵衔之旁加标号。惟如“魏主焘”、“燕主儁”之类,因“主”字为泛称,故不加标号。有的人名和官名,习惯上往往连在一起称呼,则作为一个名词,连同官名加标号,如一师尚父一、“王子比干”、“司马穰苴”等是。也有在人名之上加封爵的,则分别在封爵与名字之旁加标号,如“屈侯鲋”、“嵬王词”等是。(二)地名标号凡地名,不论所指区域大小,一律加标号,如“中华”、“浙江”、“山南道行台”、“广通渠”、“临春阁”、“南内”。“河”如果专指“黄河”,“江”如果专指“长江”,也加上标号,一般泛称江河,则不加标虎。号凡民族专名,同地名一样的加标号.,但有时民族专用名词变为普通名词,则不加标号。如“胡”专指匈奴,“蕃”专指吐蕃,加标号.,一般泛称的胡番,不加标号。(三)代名标号朝代名有时加次序、方位及统治者的姓氏以示区别於其他同名的朝代,则连同所添之字加标号,如“前汉”、“后汉”、“西晋”、“东晋”、“曹魏”、“拓跋魏”、“李唐”、“后唐”、“南唐”。(四)书名标号凡简称的书名,如“五代志”、指隋书中的某一志。“旧专一,指旧唐书中的某列传。仍加书名标号.,简称书的作者及其所作之书,如“班书”、指班固汉书。“班志”,指汉书中的某一志。则加人名标号及书名标号。歌舞名词,加书名标号,如“五夏:昭夏、皇夏、诚夏、需夏、肆夏。二舞.文、武二舞。(五)引号凡比较特殊的事物加引号
请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