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导读
更多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留言讨论
白话《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原书已佚,现行本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时的辑本。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十国中对五代称臣奉朔各国,如荆南(南平)、楚、吴越等,入《世袭传》,余入《僭伪传》,契丹、吐蕃等入《外国传》。该书取材于各朝实录及范质《五代通录》等书,文献完备;且修史时五代结束未久,编撰人对当时情况多能了解,故史料较丰富。自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明令立欧阳修《五代史记》于学官后,该书渐废。卷一梁书一太祖纪一卷二梁书二太祖纪二卷三梁书三太祖纪三卷四梁书四太祖纪四卷五梁书五太祖纪五卷六梁书六太祖纪六卷七梁书七太祖纪七卷八梁书八末帝纪上卷九梁书九末帝纪中卷十梁书十末帝纪下卷十一梁书十一列传一卷十二梁书十二列传二卷十三梁书十三列传三卷十四梁书十四列传四卷十五梁书十五列传五卷十六梁书十六列传六卷十七梁书十七列传七卷十八梁书十八列传八卷十九梁书十九列传九卷二十梁书二十列传十卷二十一梁书二十一列传十一卷二十二梁书二十二列传十二卷二十三梁书二十三列传十三卷二十四梁书二十四列传十四卷二十五唐书一武皇纪上卷二十六唐书二武皇纪下卷二十七唐书三庄宗纪一卷二十八唐书四庄宗纪二卷二十九唐书五庄宗纪三卷三十唐书六庄宗纪四卷三十一唐书七庄宗纪五卷三十二唐书八庄宗纪六卷三十三唐书九庄宗纪七卷三十四唐书十庄宗纪八卷三十五唐书十一明宗纪一卷三十六唐书十二明宗纪二卷三十七唐书十三明宗纪三卷三十八唐书十四明宗纪四卷三十九唐书十五明宗纪五卷四十唐书十六明宗纪六卷四十一唐书十七明宗纪七卷四十二唐书十八明宗纪八卷四十三唐书十九明宗纪九卷四十四唐书二十明宗纪十卷四十五唐书二十一闵帝纪卷四十六唐书二十二末帝纪上卷四十七唐书二十三末帝纪中卷四十八唐书二十四末帝纪下卷四十九唐书二十五列传一卷五十唐书二十六列传二卷五十一唐书二十七列传三卷五十二唐书二十八列传四卷五十三唐书二十九列传五卷五十四唐书三十列传六卷五十五唐书三十一列传七卷五十六唐书三十二列传八卷五十七唐书三十三列传九卷五十八唐书三十四列传十卷五十九唐书三十五列传十一卷六十唐书三十六列传十二
薛居正等宋舊五代史
案薛史本紀,永樂大典所載俱全,獨梁太祖紀原帙已佚,其散見于各韻者,僅得六十八條,參以通鑑考異、通鑑注所徵引者,又得二十一條,本末不具,未能綴輯成篇。考冊府元龜閏位部所錄朱梁事蹟,皆本之薛史原文,首尾頗詳,按條採掇,尚可彙萃。謹依前人取魏澹書、高氏小史補北魏書闕篇之例,采冊府元龜梁太祖事,編年系日,次第編排,以補其闕,庶幾畧還薛史之舊。仍于各條下注明原書卷第,以備參核焉。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溫,永樂大典卷八千六百八十七。宋州碭山人。其先舜司徒虎之後,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誠。帝卽誠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二。案五代會要:梁肅祖宣元皇帝諱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孫。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肅祖,葬興極陵。敬祖光獻皇帝諱茂琳,宣元皇帝長子,母曰宣僖皇后范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獻皇帝,廟號敬祖,葬永安陵。憲祖昭武皇帝諱信,光獻皇帝長子,母曰光孝皇后楊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廟號憲祖,葬光天陵。烈祖文穆皇帝諱誠,昭武皇帝長子,母曰昭懿皇后劉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廟號烈祖,葬咸寕陵。以唐大中六年嵗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碭山縣午溝里。是夕,所居廬舍之上有赤氣上騰,里人望之,皆驚奔而來,曰:「朱家火發矣。」及至,則廬舍儼然。旣入,隣人以誕孩告眾,咸異之。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一十九。案:以上亦見冊府元龜卷一百八十二。以此推之,知冊府元龜引五代事蹟多本薛史。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案:冊府元龜引此條「母」字下有「王氏」二字。攜養寄於蕭縣人劉崇之家。帝旣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譴杖。唯崇母自幼憐之,親為櫛髮,嘗誡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輩當善待之。」家人問其故,答曰:「我嘗見其熟寐之次,化為一赤蛇。」然眾亦未之信也。永樂大典卷五千九百四十九。唐僖宗乾符中,關東荐饑,羣賊嘯聚。黃巢因之起于曹、濮,饑民願附者凡數萬。帝乃辭崇家,與仲兄存俱入巢軍,以力戰屢捷,得補為隊長。唐廣明元年十二月甲申,黃巢陷長安,遣帝領兵屯于東渭橋。是時,夏州節度使諸葛爽率所部屯于櫟陽,巢命帝招諭爽,爽遂降于巢。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令攻南陽,下之。六月,帝歸長安,巢親勞于灞上。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鄜、夏之師于興平,所至皆立功。二年二月,巢以帝為同州防禦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擊左馮翊,拔之,遂據其郡。時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兵數萬,糾兵諸侯,以圖興復。帝時與之鄰封,屢為重榮所敗,遂請濟師于巢。表章十上,為偽左軍使孟楷所蔽,不達。又聞巢軍勢蹙,諸校離心,帝知其必敗。九月,帝遂與左右定計,斬偽監軍使嚴實,嚴實原書訛作「嚴貴」,今據歐陽史及通鑑改正。舉郡降于重榮。案舊唐書僖宗紀:八月庚子,賊同州防禦使朱溫殺其監軍嚴實,與大將胡真、謝瞳等來降。薛史作九月,與舊唐書異。考新唐書:九月丙戌,黃巢將朱溫以同州降。通鑑亦作九月丙戌,朱溫殺其監軍嚴實,舉州降。皆與薛史同。是朱溫之降,實在九月,舊唐書誤。重榮卽日飛章上奏,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也。」乃詔授帝左金吾衞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案歐陽史云:王鐸承制拜溫金吾衞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薛史以為僖宗詔授,與歐陽史異。考舊唐書:王鐸承制拜溫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通鑑作王鐸承制以溫為同華節度使。是王鐸承制所拜之官,非如歐陽史所載也,至謝瞳奉表行在,乃詔授金吾衞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耳。當以薛史為得其實。案:是書及舊唐書、通鑑皆作僖宗賜名,惟鑑戒錄云:朱太祖統四鎮,除中令日,名溫。與崔相國連搆大事,崔每奏太祖忠赤,遷之關東,國無患矣。昭宗遽敕太祖改名全忠,議者謂「全」字人王也,又在「中心」,甚不可也,上方悔焉。其說與諸史異,蓋傳聞之不同爾。自是率所部與河中兵士偕行,所向無不克捷。三年三月,僖宗制授帝宣武軍節度使,依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令候收復京闕,卽得赴鎮。案舊唐書:中和三年五月,以檢校尚書右僕射、華州刺史、潼關防禦等使朱溫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充宣武節度、觀察等使,仍賜名全忠。據薛史則全忠授宣武節度在三月,非五月也;由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遷授,非由潼關防禦等使也;賜名全忠在二年九月,亦非三年五月也。通鑑所叙年月、官爵、名號,皆以薛史為據。四月,巢軍自藍關南走,帝與諸侯之師俱收長安,乃率部下
薛居正等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