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留言讨论

眼科心法要诀
外障暴赤血灌瞳,硬睛赤垂与黄冲,蟹睛旋螺并肉,鸡冠蚬肉祟疼同。突睛漏睛连鹘眼,拳毛倒睫胞凝逢,赤花陷及黑钉,僻冰瑕粘睛并。
吴谦清朝
删补名医方论
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吴谦清朝
刺灸心法要诀
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
吴谦清朝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伤寒论》得成无己创注,续者五十余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讹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今于其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博采群书,详加注释,俾二书并行于世,庶后之业医者,不为俗说所误,知仲景能治伤寒,未尝不能治杂证也。
吴谦清代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则有《金匮要略》,分门别类,包举该括,无非示人以规矩准绳,欲其触类傍通,以应变于无穷也。但其辞旨古奥,义蕴幽深。条目繁多,未易领会,人多苦之。兹特撮其要旨,编为歌诀,俾学人便于熟读默记,融会贯通,然后再玩味全书,则易读易解,有会心之乐,而无望洋之叹矣。由此登堂入室,将见二千年来大法微言,昭如日月,不致尘封,庶几于斯道不无小补云尔。
吴谦清朝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是一书,自林亿校刊遂分为二,殊失先贤之意,后赵开美仍合为一书。今复其旧,使后学知伤寒与杂证原非有二也。
吴谦清朝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是清代吴谦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
吴谦清朝
刺灸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清吴谦卷一九针原始歌九针因何而有名,原于大地大数生,始于一而终于九,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九八十一,针应其数起黄钟,皮肉筋脉声阴阳,齿气九窍关节通。【注】《灵枢九针篇》帝曰:九针焉生,何因有名。岐伯曰: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终于九。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时,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风,九法野。九针者,圣人起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之数,针之数应之,而人之身形亦应之。皮应天,肉应地,血脉应人,筋应时,声应音,阴阳应律,齿面目应星,气应风,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九野,此天人相通之道也。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各有所主也。卷一九针原始歌九针式图并九针主治法歌一曰:针式图针式图【注】经之一曰: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者,锐也;卒者,尾也。谓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只留一分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针主治法歌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注】针即今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毋令深入,深则有伤阳气。故必分许浅浅刺之,使邪去而正不伤,荣卫得和,则病除矣。二曰:员针式图员针式图【注】经之二曰:员针者,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筒身卵锋者,谓身直如竹筒,未锋员如卵锐也。员针主治法歌员针取法于絮针,主治邪气侵肉分,筒身卵锋不伤正,利导分肉邪自平。【注】员针即絮针也,主治邪气在分肉之间。盖筒身卵锋,利导分肉,能使邪气行而不伤于肌肉之正气也。三曰:针式图针式图【注】经之三曰:针者,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黍粟之锐者,员而微尖,利于用补者也。针主治法歌针之锐如黍粟,恐其深入伤肌肉,按脉勿陷以致气,刺之邪气使独出。【注】针之锋,如黍粟之锐,主治邪在脉中。不欲深入,只按脉以候气至,刺脉中之邪气,使独出也。若深按陷至肌肉,邪气虽出,而肌肉之正气必伤矣。四曰:锋针式图锋针式图【注】经之四曰: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刃三隅,长一寸六分,其上去八分,下留八分。刃三隅者,盖直壮而锐,可以泻热出血也。锋针主治法歌锋针即今三棱名,主刺瘤邪时气壅,发于经络痼不解,泻热出血荣卫通。【注】锋针即今三棱针,主刺时气温热瘤邪也。凡发于经络中壅痼不解之病,用三棱针之锋利,以泻热出血,使经络开通,荣卫调和,而壅痼之疾愈矣。五曰:铍针式图铍针式图【注】经之五曰:铍针者,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其必广二分半长四寸末如剑锋者,取其能开通也。铍针主治法歌铍针之锋末如剑,主刺寒热两相搏,合而为痈脓已成,大脓一泻实时和。【注】铍针之锋末如剑者,主刺寒热相搏,或邪气郁于荣卫,凝滞不通,发为痈疽。其脓已成,用此开之,以取大脓。大脓泻则阴阳和,而痈热愈矣。六曰:员利针式图员利针式图【注】经之六曰:员利针者,取法于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长一寸六分。其取法于者,以毛之强者曰,用其细健可稍深也。员利针主治法歌员利针形尖如,主治虚邪客于经,暴痹走注历节病,刺之经络实时通。【注】员利针,尖其形如,员而且锐。主治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与走注历节疼痛等病。以此刺之,则经络流通,而虚邪自去矣。七曰:毫针式图毫针式图【注】经之七曰:毫针者,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二寸六分。其必尖如蚊虻喙者,取其微细徐缓也。
吴谦清
四诊心法
四诊心法清·吴谦《医宗金鉴》为清代吴谦等人所著,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四诊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内容简明,实用性强。
吴谦清代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心法要诀清·乾隆吴谦等公元1644-1911年妇产科著作。6卷。清·吴谦(六吉)等编。系《医宗金鉴》卷44~49。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分调经、经闭、崩漏、带下、■瘕痃癖、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共12门。书中以七言歌诀加各家集注的编例,概述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和女科杂病的病因证治及其方药。内容简明扼要。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建国后有影印本、排印本,另有校注本。
吴谦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