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

朱生豪 20篇作品 >>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人物生平

  朱生豪,[1912-1944] 浙江嘉兴人;翻译家,诗人。共译莎剧31部半。

  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父亲陆润,母亲朱佩霞。1917年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1921年毕业,得甲级第一名。

  1922年冬,母病逝。

  1924年(民国13年),父患病去世。

  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之江大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当选为委员,担任文书股工作,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193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1933年夏,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编辑,参与编辑《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又为《少年文库》作注释。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

  1936年8月8日译成莎剧《暴风雨》第一稿。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译稿。寓所被焚,世界书局被占为军营,已交付的全部译稿被焚。8月26从上海避难至嘉兴,后辗转至新塍、新市等地避难,稍得安宁,即埋头补译失稿。1938年夏,重返在上海租界“孤岛”中恢复开业的世界书局。

  1939年冬应邀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为国内新闻版撰写了大量鞭笞法西斯、宣传抗战的时政短文《小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日报》被日军查封。12月8日,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和法租界。冲入“中美日报”馆,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丢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译稿,历年来创作的《古梦集》(旧体诗词、译诗)、《小溪集》、《丁香集》(新诗)等诗集以及为宋清如整理的诗集两册一并被毁。

  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译稿丢失的莎氏喜剧全部补译完毕。1943年1月,携夫人回嘉兴定居,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他闭门不出,把全部精力扑在译写工作上。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译出了莎士比亚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辍。又次第译出莎氏全部悲剧、杂剧,以及英国史剧4部,连同喜剧在内,共31部。

  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序》,编《莎翁年谱》。其时他一直忍受着长期的病痛,体力日衰,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延至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不得不放下已经开始译写的《亨利五世》译稿。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到12月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1947年秋,译稿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三辑(喜剧、悲剧、杂剧)出版,计27部剧本。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译《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内收朱译31部剧本。1987年,夫人宋清如将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捐献给嘉兴市人民政府。

向下展开更多

人物推荐

更多 >
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