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养生之道《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二千年前成就的祖国医学第一部理论经典,长期以来指导着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论和实践。以其文简意赅,理奥趣深,被唐代医学养生学家王冰誉之为"真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之不易坟典。其养生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预防学,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摄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则法,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各个方面。研究、发掘和总结《内经》的养生学理论和方法,使之发扬光大,对系统真气运行学说、振兴祖国医学养生学,促进中华文明,改变人类素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真气是人体生命能量,真气运行又是生命活动的核心。从《黄帝内经》对真气和真气运行的诸多论述中得到启示,真气运行法却病养生实践和真气运行学说体系逐步得以形成和发展。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这十六个字的精辟论述,是对真气运行功理、功法及功效的高度概括。说明人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体内真气便可从之而生,且旺盛的运行,故《灵枢》也说"恬憺无为,乃能行气"。意守丹田,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何由来!

《灵枢·刺节真邪论》指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意思是说真气是呼吸接受了自然清气(氧气)和饮食摄取的五谷精微(养分)合并而化生的生命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经络之气。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道路,真气是经络活动的实质。

另《皇帝内经》指出了真气是以呼吸运动为推动力在经络中运行的。也明确记载了《内经》中关于呼吸与气行定数。并指点了全神养真的刺法,又指出另有修真之道。

《黄帝内经》在以人体生命为中心的研究中,突出"全真导气"对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作用,我们用通俗的话讲,叫做"真气运行"。故知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的方法,作为体现《内经》养生理论的手段,返朴归真的要诀。从中可以看出,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即《内经》的养生修真之法,真气运行学说体现了《内经》的全神养真之旨。

治未病的预防学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内经》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黄帝内经》的医学养生学思想强调预防为主,又特别体现在无病先防和有病早治两个方面。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于现今和将来永远都是具有生命力的。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萌芽,成功的关键又在于人体的正气(真气)。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素问遗篇·刺法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是明白不过的了。真气运行理法的主导思想就在于扶持正气、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

谨于修养尽天年

《内经》强调,其知道者可尽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尚书·洪范》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谓长寿者,应有一百二十岁的寿限。然而必须是"知道者",谨于修养,讲究卫生法度,以奉天真,方能尽享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否则不慎而动,倾竭天真,自然百病蜂起,导致半百而衰,甚则半途而夭。可见全德合道,勤于摄生,对健康长寿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真气运行理法的益寿延年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充分的依据。

摄生保健之法则

淳德全道为《内经》摄生保健之法则。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起居,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道清净,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以顺,邪不能为害。故圣人教人保健养生,一是顺应四时之变,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恬憺虚无,精神内守,行清净无为之事。特别强调思想行为、情志活动的淳德全道在修身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确是医学养生学的不二准则。真气运行理法自始至终也贯彻了这一根本法则。

淳德全道能成真

《内经》多处提及唯真人也,与道合同,故能寿敝天地。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素问·六微旨大论》:"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唐代太仆令王冰云:"真人,谓成道之人也。"至人、圣人、贤人者,德行皆类真人,皆非一般俗子凡夫。然之所以能成其真人,其人也非特异,因能合道勤修而已。或把握天地阴阳变化,调适自身阴阳消长,外能呼吸精气,内能摄守精神,使形与神合;或是有淳厚的道德,谨行养生法则,调适自身阴阳与四时相适应,避世俗之烦忧,而全心全意保全天真之气;或善于顺应自然,处淳和之气,别好恶之风,衣食住行不脱世离俗,又不效尤世俗习气,作息有时,不使其极等等。全德合道,总以恬憺愉悦为要务,悠然自得为己功,故能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且能自由自在神游于天地之间、无极之野,视闻四区八达毫无防碍而与道合真。正道谨修,乃成真、至、圣、贤者,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里,虽不可能比比皆是,却也代有其人,广成子、老子、彭祖、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者,就是杰出代表。

真气运行理法在临床医疗、群众健身实践中普及、推广以来,大力宣扬"恬憺虚无"、"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道法自然"之法则,以行自然之道,而且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促进修身养性、尽性至命功夫的精进,力求"穷理尽性"、"淳德全道",达到"与道合真"的终极目的。笔者虽非圣贤,然穷理尽性六十余年,以此为目的努力实践,也不枉吾热衷"真学"的一片诚心。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