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
浙江省鄞县它山堰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这座坝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通过南塘河供宁波城使用。为防止洪水涌入城市。以后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时期都对工程进行维修。
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加高堰(坝)顶1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进行较大修治。公元1914年清理堰上淤积,使水道通畅。目前所见它山堰顶长134.4米,堰顶宽4.8米,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1987年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这座坝平时可以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通过南塘河供宁波城使用。为防止洪水涌入城市。以后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时期都对工程进行维修。
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加高堰(坝)顶1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进行较大修治。公元1914年清理堰上淤积,使水道通畅。目前所见它山堰顶长134.4米,堰顶宽4.8米,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1987年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特色专题
精彩推荐
民俗文化
点读中华
心理测试(专业心理测评,关注心理健康)
热门资讯
更多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农业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农业农业技术成就-《天工开物》
古代农业古代科技人物-徐光启
古代农业古代科技人物-贾思勰
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鼻祖“神农氏”的传说
古代农业古代水利工程-芍陂
古代农业古代水利工程-灵渠
古代农业古代先进的灌溉机械
古代农业简单机械工具
古代农业水利史杰作——都江堰
古代农业上古中国之农业生产与二十四节气
古代农业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水利工程-郑白渠
古代农业中国古代风力学
古代农业方板链泵的介绍
古代农业中国古代水力学
古代农业河流概述详解
古代农业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的渊源和特点
古代农业古代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
古代农业精良的陶器和纺织品
古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