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篇——鄂伦春族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习俗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食俗

过去一直以各种兽肉为主食,一般日食一、两餐,用餐时间也不固定。近年来,鄂伦春族的日常饮食多了许多米面品种,面包饺子也很常见。

鄂伦春族食肉面很广,除森林里各种野兽外,还捕食飞禽和河里的鱼类。食用最多见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视为美味佳馔。

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饮酒,所饮用的酒有两种,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发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另一种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输入。

节庆

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春节的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烧香,并扔进一块肉和洒下一杯酒,当客人来拜年时,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块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带)。

原始民居——斜人柱

“斜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它是 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 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 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 度约6 0 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 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 盖上狍皮或桦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人 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 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 人出进的门。斜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 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一架斜人柱约需狍 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 了。使用桦树皮时,要先将外面的硬皮层揭掉,将里面 的软层放进锅里蒸煮一下,使其更加柔软坚韧。然后再 用马毛或鹿、犴筋线将小块的桦树皮缝拼成几大张。覆 盖时由下至上一层压一层,并用铁钉在角上的皮带子将 其固定在木杆上。冬天,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 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斜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 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 草、桦皮、狍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 架起床。每个斜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 一火堆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斜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 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 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 ,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 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

保暖防寒的狍头帽

“食肉寝皮”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长期 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 色的狍皮服饰文化。他们的服饰,上至帽子,下至靴袜 乃至各种寝具、生活用品,都多用狍皮为原料。狍皮不 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狍皮,可 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 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质稀 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 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头皮 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

这种帽子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做而成。其方法是: 将狍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 ,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狍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狍角 照旧保留即可。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狩猎 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 就会误认为是真狍子而出现误伤。

桦树皮的妙用

鄂伦春人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桦树遍地丛生,勤劳 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棵棵白桦树,张张 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皮 器皿、桦皮船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形成了古朴典 雅的桦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时节,桦树水分大,是鄂伦春人剥取桦 树皮的季节。他们选取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用 刀子在树干的上端和下端各划开一圈口子,然后再在上 下两口间竖划一刀,用双手将长方形的桦皮顺树干慢慢 撕下。来年,这棵树又能生出新的桦皮。

鄂伦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制作桦皮制品的能工 巧匠。他们人人都能用桦皮和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 的线缝制各种所需的用品,并在上面雕绘上各种花纹图 案。大型的桦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篓子。中型的有盆 、帽盒、针线盒、采集贮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 、烟盒、药盒等。除了一般的生活用品外,鄂伦春人还 能用桦皮造船。桦皮船窄而长,一般宽不到1 米,长约 5 米。它是用松木板做成两头翘起的骨架,用大张没有 孔洞的桦皮做船底和船帮。全船不用一根铁钉,而是用 松木削成钉,用以加固各部位。这种船可乘坐二三个人 ,用单桨划行即可。划行时声音极小,划着它出猎,有 利于接近猎物,捕获野兽。
桦皮制品制作简单,结实耐用,不怕水、不怕碰撞 ,而又携带轻便,一只长长的桦皮船,遇水渡之,上岸 负之。

林海雪原话交通

鄂伦春族生活的地区山高、林密、溪水多,交通不 便。到了长达六个月的冰雪期,更是人马难走,车辆难 行。但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就靠着驯鹿、马 、雪橇、滑雪板、桦皮船等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穿林 海、过雪原,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驯鹿曾经是鄂伦春人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无论迁 徙还是狩猎均用驯鹿驮载。由于其速度慢、驮载量小, 后来逐渐被快捷而驮载能力大的马所取代,马成为鄂伦 春人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雪橇和滑雪板在鄂伦春族的生活中也发挥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雪橇的制做很简单:用2 根弯曲的木杆做底 ,上面安上4 个木桩,再装上横梁,套上马就可以使用 了。这种雪橇虽然原始,但在山林里穿行比较轻便。鄂 伦春人常用它拉载着必要的生活用品到较远的地方去狩 猎;滑雪板在鄂伦春族地区使用的历史很长。过去几乎 每个青年猎手都有一付。每年大雪封山以后,就可以穿 上它行走如飞,或追逐野兽,或探亲访友、传送音信。 滑雪板一般用桦木或落叶松等质地坚硬、有弹性的木板 制成,前端翘起,中间钉有一个放脚的皮套。滑行时用 两根撑杆用力向后撑张即可飞速前行。鄂伦春放的滑雪 板有长短两种,长约2 米左右,短的1 米左右。长的速 度快,适宜在平坦或浅软的雪地上行走。短的灵活,适 宜在山上林中和深厚较硬的雪地上使用。如果在滑板底 部再钉上一块带毛的野猪皮,滑行起来就会更轻松,速 度也更快。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