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hǎizhīsuǒnéngwéibǎiwángzhěshànxiàzhīnéngwéibǎiwángshìshèngrénshàngmín yánxiàzhīxiānmín shēnhòuzhīshìshèngrénchǔshàngérmínzhòng chǔqiánérmínhài shìtiānxiàtuīéryàn zhēngtiānxiànéngzhīzhēng

注释

①上民:把自己摆在百姓之上,也就是统治人民的意思。

②先民: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前面,也就是统治人民的意思。

③重:不堪重负的意思。

④害;妨害。

⑤厌:不喜欢。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厌弃。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赏析

这一章讲“善下”和“不争”的好处。圣人之所以“善下”和“不争”,并不是为了得到它的好处,而是顺着道的法则自然无为。如果刻意为之,就会沦落为虚伪和权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在中国的哲学里,“王”是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人的统一及相互贯通和彼此契合,也指人与人、人与世界所达到的最和谐的状态。此外,王还反映了古人对治国者的最高要求,所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也就是能够以整个天、地、人为出发点并能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人。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拥有天德、地德和人德的人。就本章而言,这里的王只是比喻性的,它可以解释为“集大成者”。这句话是本章的开篇,在这里,老子以“江海成为百川之王”物理现象来引出“善下”的观点。江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江海位于百川之下,所以百川自然而然就归属它了,从而成就了江海的浩瀚,成了百川之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言”指的是愿望或意志的表达。“身”指的是行为,它所代表的是目的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取。在这里,老子以统治者与江海进行类比,说圣贤之所以能够安抚万民,主要是因为圣贤没有私欲,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待民众的时候,就像江海对待百川一样谦和卑下。所以他才得到民众的尊敬和拥护。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春秋晚期,国家制度已经日趋完善,统治者的地位亦已完全巩固。而人民无法享有政治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地位相差悬殊,不要说身为最高领导者的王了,即便是普通官员也不会以卑下的言辞和谦虚的姿态对待人民。老子关注民众的苦难,也经常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一些设想。他希望远卉时代的帝王们能够重新出现,或者是当世的统治者能够丰动效法古代的圣贤。“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里的“推”意为推举、选举。推和举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经常出现,它体现了后人对于三皇五帝治世的向往,而老子在这里提出“天下了推之”,比之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更能突出人民的价值。在这里,老子为我们设计了一幅蓝图:统治者虽然高高在上,但百姓却感觉不到压迫;统治者虽然领导民众,但民众却并不感到伤害。老子提倡统治者应保持谦卑,他的这一态度是真诚的。他认为,如果统治者让人民没有感到压迫的感觉,那么他不但可以赢得国民的拥戴,还会获得天下人的推举。能够实现这螳,天下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他抗衡了。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